
(1).監獄名。《後漢書·陳敬王劉羨傳》:“﹝ 靈帝 ﹞詔檻車傳送 愔 、 遷 詣北寺詔獄。”《南史·王融傳》:“ 融 被收,朋友部曲,參問北寺,相繼於道。” 清 吳偉業 《後東臯草堂歌》詩:“白社青山舊居在,黃門北寺捕車來。”參見“ 北寺獄 ”。
(2).大理寺的别稱。 唐 蘇颋 《奉和崔尚書贈大理陸卿鴻胪劉卿見示之作》:“北寺鄰玄闕,南城寫翠微。” 唐 陳子昂 《為陳舍人讓官表》:“非有君子瑚璉之材,通儒青紫之秀,已得評刑北寺,執憲南臺。鷞鳩之政無聞,驄馬之榮已極。”
(3).指寺院位置在北者。 宋 蘇轼 《仙遊潭》詩自注:“潭上有寺二。一在潭北,循 黑水 而上,為東路,至南寺。渡 黑水 西裡餘,從馬北山,為西路,至北寺。”
(4).寺名。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舊城北部。舊名 報恩寺 。寺内有 北寺塔 為遊覽名勝。
北寺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三種釋義:
漢代監獄名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記載,“北寺”為東漢時期洛陽的官署監獄,因位于宮城北側而得名,主要用于關押審訊朝廷重臣。據《後漢書·黨锢列傳》記載,東漢名臣李膺、範滂等曾因“黨锢之禍”被囚于此。
方位指代的佛寺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9年修訂版)指出,“北寺”泛指位于城北的佛教寺院,常作為地名代稱。例如唐代長安的“北寺塔”即因方位命名。此用法多見于古代詩文,如白居易《北寺》詩雲:“北寺鐘初動,南城日欲斜”。
佛教文化中的專稱
據《中國佛教寺志叢書》(中華書局,2008年),部分佛教宗派将重要寺院按方位劃分職能,“北寺”特指禅宗中承擔修行與講經功能的寺院,與“南寺”(管理日常事務)形成對應體系,此制度盛行于宋元時期。
以上釋義均綜合自權威辭書及曆史文獻,反映了“北寺”一詞在不同語境下的語義演變。
“北寺”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地理和宗教背景來理解。以下是其主要的解釋及用法:
古代監獄名
東漢時期,“北寺”是專門關押審訊皇室成員或重臣的诏獄,隸屬黃門署。《後漢書》記載的“北寺獄”即為此類機構。
大理寺的别稱
唐代文獻中,“北寺”代指大理寺(古代司法機構),例如蘇颋詩句“北寺鄰玄闕”。
方位指代的寺院
泛指位于北方的寺院,如蘇轼《仙遊潭》詩注中提到的“北寺”即因方位得名。
具體寺廟名稱
宋代蘇轼在《題北寺》中描繪了寺廟的山水意境,如“空王碧嶂開翠巘”,體現其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審美意趣。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地理名勝及宗教場所等多重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某處“北寺”的詳情,可參考對應來源。
安喻頒錫茶戶朝隮騁效乘隙搗虛赤口逮獄大卵石荅沓丁當長鳴吺哆短言發媿傅堞副妾隔帛兒刮喇貴倨滾瓜流油國葬孤骞華羅庚家具較通羯孽舊丘克勤克儉勞事離合的神光領異标新履綦曼殊室利毛索玫陛免禮漠然置之南珠娘子布叛鎮撲落襁褓物千妥萬當輕合曲懸如坐春風撒的神鳳操盛高十拗守固鎖士探針殄靡停斷退坡問禁迕拒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