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譴的意思、薄譴的詳細解釋
薄譴的解釋
猶薄責。輕微的責備或責罰。 明 張居正 《答操江王少方書》:“鄙意以為盜贓已獲,可從寬處……上意以部覆撫按罰治為輕,區區又委曲議拟,乃得薄譴。” 明 顧大典 《青衫記·抗疏忤旨》:“下官不知時諱,觸犯天顔。仰荷聖恩,恭承薄譴,已出萬幸。”《清史稿·文宗紀》:“五月戊子, 周天爵 奏, 武宣 東鄉 逸賊竄入 象州 。詔切責之,各予薄譴。”
詞語分解
- 薄的解釋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餅。 冷淡,不熱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濃厚深 薄 ó 義同(一),用于合成詞或成語,如“厚薄”,“淺薄”,“尖嘴薄舌”等。 輕微,少:薄禮。薄産
- 譴的解釋 譴 (譴) ǎ 責備:譴讓(斥責)。譴責。 貶谪:譴谪。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薄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發音:bó qiǎn(“薄”讀作bó,表示輕微;“譴”指責備)。
- 核心含義:指對過錯或錯誤進行輕微的責備或責罰,帶有寬容或從輕處理的意味。
2.詳細解析
- 詞義構成:
- 薄:形容程度輕、不嚴厲。
- 譴:本義為責備、責罰,常見于正式或書面語境。
- 組合後表示“輕微的批評或處罰”,多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寬容态度。
3.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公文或文學作品中。例如:
- 明代張居正《答操江王少方書》提到“委曲議拟,乃得薄譴”,指通過調解減輕處罰。
- 《清史稿》中記載官員因過失被“薄譴”,體現官方文書的委婉表達。
- 現代適用:可用于描述對輕微錯誤的口頭批評或象征性懲戒,如“領導對下屬的失誤僅作薄譴”。
4.近義與對比
5.注意要點
- 語境限制: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 情感色彩:隱含寬厚、留有餘地的态度,與“嚴厲追責”形成對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和查字典的釋義及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薄譴》這個詞是指對錯誤或不好的行為表示輕微責備或指責。它由“薄”和“譴”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薄”字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6個筆畫。
- “譴”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沒有一個明确的出處。它可能是由古代漢語中的相關詞彙演變而來的。
繁體:
在繁體字中,詞語“薄譴”保持不變,仍然是“薄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在當時可能存在一些變化。然而,對于詞語“薄譴”來說,其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大的變化。
例句:
1. 對于他的錯誤行為,老師隻是輕輕地薄譴了一下。
2. 老闆對員工們的低效工作發出了薄譴。
組詞:
與“薄譴”相關的組詞有:
- 輕責 (qīng zé):輕微的責備;
- 輕描淡寫 (qīng miáo dàn xiě):對某事不加過多描述或論述,用以表示不重視或不重要。
近義詞:
與“薄譴”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輕責 (qīng zé):輕微責備;
- 輕微批評 (qīng wēi pī píng):對某人或某事進行溫和的批評。
反義詞:
與“薄譴”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 嚴責 (yán zé):嚴厲責備;
- 嚴厲批評 (yán lì pī píng):對某人或某事進行嚴厲的批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