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白色底子上绘画。引申指图画。 唐 李峤 《与崔少府书》:“雕逾绘素,采夺华虫之饰;韵动旋宫,响入飞龙之奏。”
(2).指绘画。 唐 郑谷 《答谢段赞善》诗:“留心於绘素,得事在烟波。”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吾友 谢子 亦嚣 ,性情閒雅,躭吟咏,又擅绘素。”参见“ 绘事后素 ”。
“绘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拼音:huì sù
字面解释:指在白色底子(即“素”)上绘画,引申为图画或绘画行为本身。例如唐代诗人李峤的诗句“雕逾绘素,采夺华虫之饰”,即通过绘画超越自然之美。
绘画的精细与逼真
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绘素”强调对人物或形象的生动描绘,尤其指刻画得细腻、传神,具有鲜明特点。例如形容小说中人物“绘素入微”,即指描写极具真实感。
历史渊源
该词可追溯至唐代文献,如郑谷的诗句“留心於绘素,得事在烟波”,体现古代文人将绘画与自然意境结合的理念。
在数字绘画领域,“绘素”被引申为构成画面的基本单位,如线条、色块等,类似文字中的“字”。不过这一用法多见于特定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典文献中的用例或现代扩展含义,可参考相关词典来源。
绘素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用颜料、颜料笔等进行绘画或彩绘的意思。
绘素的部首是纟(纟带),总笔画数为12。
绘素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绘,本义为织布辅助用的直线,后引申为用笔刷来描绘形象。素,本义是指颜料的颜色或者未加调和的颜色,后来引申为颜料本身。因此,绘素的意思就是使用颜料绘画。
在繁体字中,绘素的拼写与简体相同,为「绘素」。
在古时候,绘素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一种古代写法是「繪素」,其中「繪」为绘的古称,「素」仍然表示颜料。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中也有所见。
1. 他善于绘素,以此为生。 2. 这幅画使用了多种绘素。
绘画、绘图、绘制、颜料、笔刷
画、绘、彩绘
擦、抹、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