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dge of a field]∶田地的邊緣
小夥子們圍坐在地頭上
(2) [this place or area] 〈方〉∶當地;本地
他初來乍到,地頭兒生
(3) [destination] 〈方〉∶終點;目的地
這列車怎麼還不到地頭兒?
(4) [lower margin (of a page)]∶書頁下端的空白處
(1).田地的兩頭。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栀子》:“但駕車地頭,每旦當有小兒僮女,十百餘羣,自來分摘。”《紅樓夢》第三九回:“天天都是在那地頭上做歇馬涼亭,什麼奇奇怪怪的事不見呢!”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一章:“夏天耪地,又熱又累,到地頭上誰也不願動了。”
(2).當地;本地。《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家丁原是地頭人,多曾認得 柯陳 家裡的,一徑将帖兒進去報了。”
(3).處所;地方。 宋 歐陽修 《論監牧劄子》:“欲乞權暫差臣,仍於 吳中復 等三人内,更差一人,與臣同詣左右廂監牧地頭,躬親按視。” 宋 蘇轼 《乞将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 直方 步行百餘裡,裝作販牛小客,既至地頭,衆皆畏懼不前,獨弓手節級 程玉 等二人,與 直方 持鎗大呼,排戶而入。”《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孩兒路上在意,山峻難行,到地頭便稍信來,與我知之。”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六章:“到了地頭,給你大叔大嬸來封信。”
(4).方面。《朱子語類》卷 * :“聖賢所説工夫都隻一般,隻是一箇擇善固執。《論語》則説‘學而時習之’, 孟子 則説‘明善誠身’。隻是隨他地頭所説不同,下得字來各自精細,其實工夫隻是一般。”
(5).書頁下端的空白處。如:這書地頭太窄了。
“地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田地的邊緣
指農田的邊界或兩端,常用于描述農作場景。例如:“小夥子們圍坐在地頭上”。
當地/本地
方言中表示“所處的地方”或“本地”,強調對環境的熟悉程度。例如:“他初來乍到,地頭兒生”。
目的地
方言中也指行程的終點或目标地點。例如:“這列車怎麼還不到地頭兒?”。
書頁的空白處
特指書頁下端未印刷文字的區域,又稱“地腳”。
地頭(じとう)是日本鐮倉幕府(1192-1333年)和室町幕府(1336-1573年)時期的官職,負責管理莊園及公領事務,包括征收年貢、維持治安等。該職位由幕府任免,後期逐漸成為地方領主的家臣。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語通用釋義及日本曆史背景,可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適用義項。如需進一步查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