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诏的意思、聖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诏的解釋

對皇帝或臨朝太後的诏書的尊稱。《漢書·王莽傳上》:“奉承太後聖詔,宣之于下,不能得什一。”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诏>詩表》:“不圖聖詔,猥垂齒召,至止之日,馳心輦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诏”是漢語中對皇帝或臨朝太後所頒布的诏書的尊稱,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由皇帝或攝政太後發布的正式命令或文書,代表最高統治者的權威意志,具有神聖性和不可違抗性。例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奉承太後聖诏,宣之于下”,體現了其作為政令載體的功能。

  2. 詞源與結構
    由“聖”(象征至高無上)和“诏”(指皇帝的命令)組合而成,屬于古代官方文書的專稱。其結構為上下+左右的漢字組合形式。

  3. 曆史文獻例證
    三國時期曹植在《上<責躬><應诏>詩表》中寫道:“不圖聖诏,猥垂齒召”,描述了接到皇帝诏書時的情景,印證了該詞在漢魏時期的實際使用。

  4.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形容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的重要政令,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曆史記載及文學作品中,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修辭表達。

  5. 延伸說明
    與普通“诏書”相比,“聖诏”更強調對皇權的尊崇,特指内容重大或形式莊嚴的诏令。臨朝太後(如漢代呂後)攝政時發布的命令也可稱聖诏,體現了古代政治權力的特殊形态。

可通過參考漢典、權威詞典等來源獲取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及字形演變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聖诏的意思

《聖诏》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帝王頒布的法令或命令。在古代中國,帝王頒布的法令被認為是神聖不可違背的,所以稱之為聖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聖诏》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示”和“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其中“示”部首占6畫,“言”部首占11畫。

來源和繁體

《聖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帝王制度。在古代,皇帝執掌朝政,頒布的法令被視為神聖的聖旨,稱之為聖诏。

在繁體字中,聖诏的寫法為「聖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聖诏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示、言兩個部首的結構。具體的寫法可參考古代字書和文獻資料。

例句

1. 皇帝下達了一道聖诏,要求百官們加強政府治理。

2. 這份聖诏規定了民衆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

組詞

聖旨、诏書、诏令、宣诏、聖旨降世

近義詞

禦令、敕命、诏命、谕旨

反義詞

違诏、忤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