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裂的意思、迸裂的詳細解釋
迸裂的解釋
(1) [split;burst open] 裂開而往外飛濺
火光迸裂。——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 又稱“迸裂”
詳細解釋
(1).破裂;裂開而往外飛濺。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有大星落于馬前,迸裂有聲。”《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餘毒在腹中,兀自皮膚迸裂,流血不已。” 黃中黃 《沉荩》第三章:“而黨派之間,亦因之迸裂。”
(2).指迸發。 劉半農 《靜》詩:“心底裡迸裂出來的聲音,在小屋中激蕩了一回,也就靜了。” 劉半農 《敲冰》詩:“我們五個人,一齊從胸臆中迸裂出來一聲:‘好了!’”
詞語分解
- 迸的解釋 迸 è 爆開,濺射:迸跳。迸發。迸濺。迸裂。迸射。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裂的解釋 裂 è 破開,開了縫(坣 ):裂開。裂紋。裂縫。裂痕。裂變(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其他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過程)。裂隙。裂罅(裂縫)。分裂。破裂。決裂。割裂。扯裂。 裂 ě 物體的兩部分向兩旁分開:裂着懷
專業解析
迸裂
基本釋義
指物體因内部壓力或外力作用而突然破裂、炸開,碎片或内容物向四周飛濺。該詞強調破裂的瞬間性與爆發性,常見于描述物理性破壞或強烈的情感爆發。
字源與構成分析
權威詞典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突然破裂;裂開而向外飛濺。” 例如:“水管凍裂,水迸裂而出。”(商務印書館,2018年,p.78)
- 《漢語大詞典》:
“猛然裂開;破裂時碎片飛濺。” 強調瞬間性與不可控的爆發力(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卷10,p.1022)。
使用場景與例句
- 物理破裂
- 自然現象:“火山噴發時,岩石迸裂,岩漿四射。”
- 人工物體:“高壓鍋安全閥失效,蒸汽迸裂而出。”
- 文學比喻
- 情感爆發:“他悲憤至極,肝膽似要迸裂。”(引自《紅樓夢》)
- 沖突激化:“矛盾積累到頂點,終于迸裂成公開對抗。”
近義詞辨析
- 破裂:泛指裂開,不強調爆發性(如“玻璃破裂”)。
- 爆裂:更突出爆炸性力量(如“輪胎爆裂”)。
- 迸裂:側重破裂瞬間的飛濺動态,常見于液體、氣體或脆性物體(如“血管迸裂”)。
學術與文學引用
- 醫學領域:
“腦血管迸裂”描述顱内出血的急症狀态(《中華内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年)。
- 古典文學:
《水浒傳》第十六回:“火焰迸裂,山石崩摧”,以迸裂渲染戰鬥的激烈場景。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8.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 許慎(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 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版.
- 曹雪芹. 《紅樓夢》.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網絡擴展解釋
“迸裂”是一個漢語動詞,讀音為bèng liè,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破裂并飛濺
指物體突然裂開,伴隨内部物質向外飛濺。例如:山石迸裂、汽水瓶迸裂。
- 情感或能量的迸發
引申為情緒、聲音等突然爆發,如“心底迸裂出的呐喊”。
二、出處與經典用例
- 宋代文獻:丁謂《丁晉公談錄》記載“有大星落于馬前,迸裂有聲”,描述隕石墜落的場景。
- 古典小說:
- 《三國演義》中周瑜因怒氣導緻“瘡口迸裂”。
- 《西遊記》提到仙石“迸裂”産石卵,展現神話色彩。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崩裂、炸裂、爆裂(多強調物理性破裂)。
- 反義詞:收縮、融合、萎縮(指向内聚攏或緩和狀态)。
四、使用場景與例句
- 自然現象:
“工程人員點燃火藥後,石頭轟然迸裂”。
- 文學描寫:
“紅燭火星迸裂的聲音,象征喜慶兆頭”。
- 比喻情感:
“胸臆中迸裂出‘好了!’的歡呼聲”。
五、注意事項
- 物理與抽象結合:既可用于具體物體破裂(如岩石、器皿),也可形容抽象事物(如關系破裂、情感爆發)。
- 語境差異:作“迸發”時,多與聲音、情緒搭配,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三國演義》《醒世恒言》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傲睨一切奧斯卡獎半豹報況豹奴避遷不攻自破長沙傅醇風寸産旦角短籬堆積山馱裝額題趕熱鬧格磔恭養貴熱歸嬉貴秩環翠閣花雨火閣甲縷戟決精意急如星火匶路極惡不赦齎裝苛罰兩魪晾墒連環圖畫列縣靈魂麗人六宮粉黛癃老洛社滿滿流流貧寡凄風冷雨請自隗始鋭逸桑穣紙山鑄懾聳霜豔私廟通方通口曈曈望苑完節無宰獻醻先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