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環畫。 魯迅 《南腔北調集·<一個人的受難>序》:“‘連環圖畫’這名目,現在已經有些用熟了,無須更改;但其實是應該稱為‘連續圖畫’的,因為它并非‘如環無端’,而是有起有訖的畫本。” 翁偶虹 《北京話舊·春節話舊》:“燈的類型很多,一般有名氣的鋪店都有曆年懸挂的成套紗燈或玻璃燈,數十盞為一組,彩畫《三國》、《水浒》、《西遊》……等說部故事,等于燈彩的連環圖畫。”
“連環圖畫”是漢語中一個傳統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連環圖畫指以連續多幅畫面叙述完整故事的繪畫形式,通常配有簡短的文字說明。這種藝術形式通過畫面間的邏輯銜接推進情節發展,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早期主要作為兒童讀物使用。
根據宋代印刷術發展背景,連環圖畫在宋朝已形成基本形态。其表現形式不僅限于紙質書籍,還包括廟宇壁畫、木雕磚刻等傳統藝術載體。
該形式在不同時期和地區有多個别稱:
魯迅在《南腔北調集》中特别指出,雖然“連環圖畫”已成為通用名稱,但從叙事結構角度更應稱為“連續圖畫”,因其具有明确的起承轉合而非無限循環。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演變或具體作品案例,可查閱《中國美術史》相關文獻或訪問數字連環畫數據庫。
連環圖畫是一種以連續的畫面,通過橫幅或冊子等形式,展示故事情節的藝術作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圖畫組成,每幅畫都有一個故事中的場景或情節,通過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連環圖畫的拆分是由“辶”、“⺈”、“⺊”、“心”等部首組成。在簡化字中,它的部首是“辶”和“⺈”,總共有15個筆畫。
連環圖畫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明代,是由漢字“連”和“環”組成。在繁體字中,“連”字的形狀更加複雜,而“環”字的“囗”部分更加閉合。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連環圖畫的字形稍有不同。例如,“連”字的寫法可能更加簇密,而“環”字的“囗”部分可能更加圓潤。這些差異主要是由字體和書法風格所決定的。
1. 這本連環圖畫書非常有趣,我一口氣翻完了。
2. 這幅連環圖畫展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
組詞:連環畫、畫連環、圖畫
近義詞:連環畫、故事畫、連環圖
反義詞:單幅畫、靜止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