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博望苑 。 漢武帝 為 戾太子 立,使交接賓客之處。故址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事見《漢書·戾太子劉據傳》、《三輔黃圖·苑囿》。 南朝 梁 庾肩吾 《詠桂樹》:“新叢入 望苑 ,舊榦别層城。”後多借指太子之宮。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名參 漢 望苑 ,職述 景 題輿。” 仇兆鳌 注:“《漢書》: 戾太子 冠, 武帝 為立 博望苑 ,使通賓客。 唐 制,司議郎,東宮官屬,故用之。”《舊唐書·文苑傳上·徐齊聃》:“今乃使氊裘之子,解辮而侍春闈; 冒頓 之苗,削袵而陪 望苑 。”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懸車侍養》詩:“ 望苑 官清諧侍養,督郵名賤恥徒勞。”參見“ 博望苑 ”。
“望苑”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漢代宮苑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起源與功能
望苑即“博望苑”,是漢武帝劉徹為太子劉據(即戾太子)所建的宮苑,主要用于太子結交賓客、培養政治勢力。該苑始建于太子成年之際,體現了漢代對儲君教育的重視。
地理位置
其故址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屬于漢代長安城的皇家園林建築群之一()。
文學與曆史引用
後世的文學作品中常以“望苑”代指太子之宮。例如南朝梁庾肩吾《詠桂樹》中“新叢入望苑,舊榦别層城”,以及唐代杜甫《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中“名參漢望苑”,均引此典故()。
詞義演變
隨着時間推移,“望苑”從特指博望苑,逐漸演變為泛指太子居所或東宮相關場所()。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網頁(如)将其解釋為“遠離紛擾的甯靜心境”,屬于誤用或引申義,與曆史原意無關。
望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遠望着花園。它結合了“望”和“苑”兩個字。
望(部首是月,共5畫):拆分為月和罔,表示月亮在遠處出現的樣子。
苑(部首是艹,共8畫):拆分為艹和員,表示圍繞着中心地帶的花園。
《望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詩歌集。現代漢字簡化後,繁體字為「望苑」。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望字的上方有一個月字偏旁,下方有一個石字偏旁;苑字的上方有一個艹字偏旁,下方有一個員字偏旁。
1. 站在山頂,我望苑遠處的花園,心中充滿了甯靜和美好。
2. 他坐在窗前,眺望苑中盛開的百花,心情舒暢愉悅。
望月、苑囿、花苑、園藝、遠望
遠眺花園、眺望花圃、眺望花塢、仰望花園
望着廢墟、眺望沙漠、凝視寂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