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供養。《戰國策·秦策四》:“ 秦 帝,即以天下恭養; 楚 王,雖有萬金,弗得私也。”
“恭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指以恭敬的态度養育或照顧他人或事物,強調尊重與關愛的雙重含義。其中“恭”表示恭敬、尊重,“養”則指養育、照料,組合後體現行為中的禮儀與情感投入。
對人的應用
多用于描述對長輩、師長或地位尊崇者的奉養,如“恭養雙親”不僅指物質供給,更包含發自内心的敬重。
對物的延伸
也可引申為對珍貴事物的精心維護,例如古籍修複中的“恭養典籍”,體現細緻呵護之意。
《戰國策·秦策四》中“秦帝,即以天下恭養”一句,表明該詞在先秦時期已用于表達以國家資源供養君主的概念。
需與單純物質供給的“供養”區分:“恭養”更強調精神層面的尊敬,如《禮記》所言“養可能也,敬為難”,正合此詞深意。
《恭養》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以恭敬、謙遜的心态,養護自己的身體和精神。
《恭養》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部(⺗)和攵部(攵),共有13個筆畫。
《恭養》源于古代漢字,起初的寫法為「恭養」。在繁體字中,「恭養」的寫法為「恭養」。
在古代,「恭養」的寫法稍有不同,可以寫作「恭養」。不過,現代常用的寫法是「恭養」。
1. 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恭養的态度,對他人表示尊重。
2. 恭養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1. 恭敬:表示尊敬、恭順的态度。
2. 養生:指保養身體、延長生命。
3. 養育:表示撫養、培養孩子。
4. 養成:指通過長期培養或習慣而形成的品質或習慣。
謙遜、恭順、恭敬
傲慢、狂妄、不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