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畫技藝。 宋 黃休複 《茅亭客話·滕處士》:“年八十五,書畫未嘗輟焉。廳壁懸一大粉闆,題園中花草品格名目者百餘件,亦有遠方怪草奇花,蓋欲資其畫藝爾。”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續補·五代》:“ 錢侒 ……官至 秀州 刺史,精於畫藝。”《四庫全書總目·藝術一·益州名畫錄》:“ 畋 ( 李畋 )序又稱, 益都 自 唐 二帝播越,諸侯作鎮,畫藝之傑者多從遊而來,故是編所集,皆取其事蹟之係乎 蜀 者,而不盡為 蜀 産。”
“畫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指繪畫技藝或藝術,既涵蓋具體的技法,也包含藝術創作能力。以下為詳細解釋:
宋代起源
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黃休複《茅亭客話·滕處士》記載:“年八十五,書畫未嘗辍焉……蓋欲資其畫藝爾。”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續補》亦提到五代畫家錢侒“精于畫藝”,說明該詞在傳統書畫評論中常用于贊譽技藝精湛者。
藝術發展
曆史上多用于描述宮廷畫師、文人畫家或民間藝術家的造詣,如克孜爾壁畫融合東西方風格,現代則擴展至油畫、版畫等多元領域。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藝術案例,可參考《茅亭客話》《圖繪寶鑒》等文獻。
《畫藝》是一個漢語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畫”和“藝”。它的意思是指繪畫技巧、繪畫藝術。畫家們通過運用各種繪畫技巧和藝術手法,以紙筆或其他媒介表現自己的創作。
《畫藝》中,“畫”的部首是“田”,共有4筆。“藝”的部首是“艸”,共有7筆。
《畫藝》一詞源自古代漢語,不确定具體的出處。繁體字中,用“畫藝”來表示這個詞。
在古代漢字中,有多種寫法,如“畫藝”、“畫技”等。這些寫法在今天的使用中已經逐漸淘汰,而“畫藝”成為了更常見的表達方式。
1. 這位畫家的畫藝非常高超,作品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2. 他一直緻力于學習畫藝,希望能成為一名專業的畫家。
1. 畫家:指從事繪畫創作的人。
2. 畫廊:指供人展示繪畫作品的場所。
3. 畫卷:指用絹或紙繪制的長卷形繪畫作品。
4. 畫稿:指繪畫作品的初步版本或草圖。
近義詞:繪畫、畫技、繪藝
反義詞:書法、舞蹈、音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