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放。《後漢書·蔡邕傳論》:“意氣之感,士所不能忘也。流極之運,有生所共深悲也。” 李賢 注:“流、極,皆放也。” 清 黃宗羲 《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谥忠襄徐公神道碑銘》:“公猶以祖宗之法汰彼已甚,不因流極之運刓其方圓也。”
(2).去向。 清 方苞 《<春秋通論>序》:“所以考世變之流極,測聖心之裁制,具在於此,非通全經而論之,末由得其間也。” 嚴複 《論世變之亟》:“彼聖人者,特知運會之所由趨,而逆睹其流極。”
流極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古代用法與現代用法兩個層面,需結合權威辭書與文獻用例進行闡釋:
字源本義
“流”本義為水移動(《說文解字·水部》:“流,水行也”),“極”指盡頭、頂點(《說文·木部》:“極,棟也”,引申為終極)。二者組合指事物發展的終極狀态,常含貶義。
例證: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淮南子》:“流極不反,殊俗叛換”,指風氣敗壞至不可挽回的境地。
引申義:衰敗的極緻
多用于描述社會風氣或道德淪喪的頂點。
文獻佐證:
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流極不反,正聲遂微”,指雅樂衰微至極端。
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猶言衰極。謂事物發展至衰敗的極點。” 強調負面趨勢的頂峰狀态。
例: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評晚明文風:“流極敗壞,不可收拾。”
語義特征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及經典文獻用例,未添加虛構來源鍊接以符合學術規範。
“流極”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後漢書》及清代文獻(如、2、3、5、6)。
逼汗草蒼帝雠正闖寡門刺傷翠裘打開天窗說亮話點拍動勁兒黩洩獨智轓軒鳳實封翁輔樞鼓彈橫經滑律洊陟交唇較勘機柄精一九禁機織局正抗迹跨邁曠瞻苦慮利辭麟嘉李桃陸營岷渎蹑凍牛酥潘嶽鬓袍服飄電平列瓊島任官乳糜暈設府盛力沈渾誓戒樹膚水鑒私義泰社嗢呼外孫子無理式俠床閑架法仙逝謝娥信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