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琱戈的意思、琱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琱戈的解釋

刻镂之戈。亦為戈的美稱。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橫琱戈而對霸主,執金鼓而問賊臣。” 宋 陸遊 《書事》詩:“自笑書生無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詩:“露布降封豕,琱戈掃孽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琱戈(diāo gē)是古代漢語中對一種精美兵器或禮器的專稱,特指經過雕镂紋飾、鑲嵌裝飾的戈。其核心含義與特點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基本釋義與形制特征

    “琱”通“雕”,意為雕刻、彩飾;“戈”是中國古代特有的鈎殺類長柄兵器,橫刃,用于橫擊或鈎啄。因此,“琱戈”指經過精細雕刻、鑲嵌或施加華美紋飾的戈。這類戈通常并非實戰兵器,而是作為禮儀用具、儀仗器物或貴族身份象征,常見于祭祀、朝聘、賞賜等莊重場合。其裝飾手法包括在戈身(尤其是内部或援部)雕刻紋飾(如獸面紋、雲雷紋)、鑲嵌玉石或金銀等貴重材料,彰顯持有者的地位與權力。

  2. 文獻典籍出處

    “琱戈”一詞源遠流長,多見于先秦典籍:

    • 《尚書·周書·顧命》:“琱戈、琱弓、琱矢在東房。” 此處記載周康王即位大典的陳列物品,琱戈與同樣裝飾華美的弓、矢并列,明确作為禮器使用,象征王權。
    • 《詩經·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雖未直接提“琱戈”,但“追琢”(即雕琢)形容器物紋飾精美,常被後世用以理解琱戈等禮兵器的裝飾特點。
    • 《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琱弓、琱戈以待于朝。” 此處琱戈與琱弓并提,雖語境顯示晉靈公暴虐,但也反映了當時高級貴族擁有并使用這類華美兵器作為儀仗或隨身裝飾。
  3. 考古發現與實物印證

    考古發掘中,在商周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墓葬(如殷墟婦好墓、曾侯乙墓等)中,常出土帶有精美紋飾或鑲嵌的青銅戈。這些戈的援、内、胡部常飾有繁複的獸面紋、夔龍紋、鳥紋等,部分還鑲嵌綠松石或錯金銀,與文獻記載的“琱戈”特征高度吻合,證實了其作為禮兵器的存在與用途。

  4. 文化象征意義

    琱戈超越了其作為兵器的實用功能,成為權力、地位、禮儀規範的象征。在分封、賞賜、朝觐等重大政治活動中,琱戈常作為重要的禮器出現。其華美的裝飾體現了古代“器以藏禮”的思想,即通過器物的形制、紋飾和材質來體現等級秩序和社會規範 。

  5. 現代研究與辭書定義

    權威漢語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對“琱戈”的釋義為:“刻镂之戈。亦為戈的美稱。” 強調其雕飾特征和作為美稱的引申義。現代學者在商周青銅兵器研究中,常将裝飾繁複的戈歸類為“禮戈”或“儀仗戈”,即“琱戈”的實物對應,并探讨其反映的禮制、工藝水平和社會結構 。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權威辭書釋義基礎)
  2. 《尚書》、《左傳》 (先秦文獻原始出處)
  3. 《商周青銅兵器研究》及相關考古報告 (考古實物印證與文化意義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琱戈”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琱戈(拼音:diāo gē)指刻镂紋飾的戈,也可作為戈的美稱。其中:

二、文學引用與用法

  1. 象征意義
    琱戈多用于詩文,既指實際兵器,也借代戰争或武力。例如:

    •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橫琱戈而對霸主,執金鼓而問賊臣。”
    • 宋代陸遊《書事》:“自笑書生無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
  2. 裝飾功能
    琱戈可能用于禮儀或儀仗,因其雕刻精美,兼具實用與觀賞性()。

三、相關擴展

“琱戈”是雕刻紋飾的戈,既為兵器,亦作禮器,多見于詩文以增強畫面感。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既可指實物,也可象征武力或戰争。

别人正在浏覽...

安奠徧師賓飲碧月博洽多聞不痛不癢車家琛冊抽抽趔趔俶詭春作叢集代翟誕歎道盡途窮大兄弟磴棧丁梢斷木坩貝羅鲠憤歌片兒乖離嘿契拫抑懷羊賤皮賤肉見義勇為浄植進賢拔能厥角課調克殲刳艇兩小無猜舲舟魯班荦荦确确磨砻浸灌盤桓品録驅除認影爲頭人正掃頭勝母時樂鳥濕渌渌蒜黃宿霧夙宵同心竭力帷鼎違時絶俗武城禽項别骓閑祀顯陽枵腹終朝渫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