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鑄銅駝兩座,原置 洛陽 宮門外。 晉 索靖 有遠量,知天下将亂,指銅駝歎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見《晉書》本傳。後因以“荊棘銅駝”喻世亂荒涼。 宋 陸遊 《醉題》詩:“隻愁又踏河關路,荊棘銅駝使我悲。” 元 錢惟善 《故宮春望》詩:“薜蘿山鬼啼螢苑,荊棘銅駝卧鹿場。” 清 李漁 《風筝誤·凱宴》:“靖烽煙,今朝撐住杞人天,荊棘銅駝免。” 清 黃遵憲 《述聞》詩之二:“荊棘銅駝心上淚,觚稜金爵劫餘灰。”
“荊棘銅駝”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g jí tóng tuó,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國土淪陷或社會動蕩後殘破荒涼的景象。
出處與典故
源自《晉書·索靖傳》。西晉大臣索靖有遠見,預知天下将亂,指着洛陽宮門外的銅駝感歎:“将來會看到你們被荊棘掩埋!”(“會見汝在荊棘中耳!”)。銅駝是古代置于宮門外的銅制駱駝,象征國家繁榮,而荊棘則代表戰亂後的荒蕪。
本義與引申義
用法與結構
例句與引用
此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通過具體意象傳達對興亡的感慨。
《荊棘銅駝》是指漫長旅途中經曆了種種艱辛和困苦的一種象征。這個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團隊在遠途旅行或迎接挑戰時所經受的苦難和磨練。
《荊棘銅駝》的拆分部首是:“草”、“木”、“金”和“馬”。
《荊棘銅駝》的筆畫數量為:14畫。
《荊棘銅駝》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傳說和文學作品。在古代的旅行中,人們經常遇到荊棘叢生的地區和艱難的地形。而銅駝則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這個詞語形象地表達了途中的困境和艱苦。
《荊棘銅駝》的繁體寫法為:“荊棘銅駝”。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因此《荊棘銅駝》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改變。在古代的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類似于“荊棘銅駝”或其他變體的寫法。
1.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旅程就像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但我們頂着困難繼續前行。
2. 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的團隊經曆了無數個荊棘銅駝,但我們終于成功地實現了目标。
1.荊棘:指尖有刺的植物。
2.銅駝:指古代絲綢之路上使用的銅制駝子裝備。
1.崎岖坎坷:指山路或路途艱辛。
2.艱辛困苦:形容困難重重的境地。
1.平坦暢通:形容道路平坦,沒有障礙物。
2.順風順水:指順利、輕松地進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