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叱石的意思、叱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叱石的解釋

見“ 叱石成羊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叱石是漢語典故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呵斥使石頭發生變化,源自道家神仙傳說,後引申為得道成仙或點化凡俗的象征。具體釋義如下:

一、本義與典源

“叱石” 字面意為呵斥石頭,典出東晉葛洪《神仙傳·黃初平》。據載,牧羊童黃初平隨道士入金華山修道,其兄尋至問羊所在,初平“乃叱曰:‘羊起!’ 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數萬頭”。此傳說中,仙人通過呵斥将白石點化為羊群,展現超凡法力 。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點化凡俗,神通顯現

    典故中“叱石成羊”象征以道法點化平凡之物,成為道教“化物成真”的經典意象。如明代《幼學瓊林》稱:“黃初平叱石成羊,仙術何其幻也”,強調其超自然特性 。

  2. 得道飛升的隱喻

    後世文學常以“叱石”暗喻修道者突破凡塵束縛。如南宋謝翺《登西台恸哭記》借“化為朱鳥兮,有咮焉食”暗引黃初平典,寄托超脫之志 。

三、權威典籍佐證

四、文學與藝術傳承

“叱石”典故常見于詩詞、繪畫及民間藝術。如清代黃景仁《題赤松山丹井》詩雲:“昔人叱石處,滿地白雲涼”,将仙境與現實交融;浙江金華黃大仙祖宮至今存“叱石成羊”主題雕塑,強化其文化符號意義 。


參考來源:

  1. 葛洪《神仙傳·卷二》(中華書局,2010)
  2. 程登吉《幼學瓊林·卷四》(嶽麓書社,2019)
  3. 謝翺《晞發集·登西台恸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張志哲《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
  5.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6. 李剛《金華黃大仙文化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網絡擴展解釋

“叱石”是一個源自古代傳說與文學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字面構成
    “叱”指大聲呵斥或責備,“石”即石頭。字面可理解為“叱喝石頭”,但其實際含義與成語“叱石成羊”密切相關。

  2. 成語溯源
    源自道教傳說:晉代黃初平(黃大仙)學道時,能将石頭叱喝成羊群,後比喻神奇的法術或超凡能力。此傳說在浙江金華、廣東新會等地廣為流傳,如新會“叱石仙境”景區即以此命名。

二、引申與使用場景

  1. 批評與訓誡
    引申為對頑固不化或執迷不悟者的嚴厲訓斥,如“叱石”比喻通過強硬的言辭促使他人醒悟。

  2. 文學意象
    宋代詩詞中常以“叱石”表達隱逸修道或超脫凡塵的意境。例如黃庭堅《次韻和台源諸篇》中“叱石元知牧羊在,爛柯應有看棋歸”,暗含仙道典故。

三、文化關聯

四、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比喻性表達,強調通過強烈手段改變現狀,或形容難以實現的奇迹。例如:“他的批評如叱石成羊,終讓團隊煥然一新。”

“叱石”既是曆史典故的載體,也是語言中富含批評與奇幻色彩的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傳說或詩詞引用,可參考、5、7中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傍近貝多北房本由不比燦黃朝衣城廂沉積岩瞅緊啜持打張多大飛賊鋒芒逼人伏老脯斮個例瓜皮昏微接談九曜絕技君子國拒張樂活遼索履年曼漶幪幪門竅凝寒乾筴筴潛骸竄影籤函欽崇輕煙秋孟全般婘屬日全食上交哨船舍戍事款守早水鄉蘇子太醫塘沽協定攤位銅猊恸醉忒楞楞騰脫略宛類烏魚饷道卸袋析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