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簿的意思、班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簿的解釋

在朝職官名冊。《新唐書·鄭綮傳》:“ 昭宗 意其有所藴未盡,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側曰:‘可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資治通鑒·唐昭宗乾甯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班簿,著在朝者姓名。”《宋史·職官志三》:“﹝吏部侍郎﹞視朝則執文武班簿對立,以待顧問。”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考課》:“ 雍熙 間,上嘗閲班簿,欲擇用人,而患不能徧知羣下之材,始詔 德驤 以羣臣功過之迹,引與俱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簿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具體含義可從詞源和結構兩方面解析:

  1. 詞義構成

    “班”指排列次序或等級,如《說文解字》釋為“分瑞玉”;“簿”指記錄文書,《漢書·李廣傳》中“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即指文書檔案。組合後,“班簿”多指記錄官員等級、職責的文書,常見于古代官制文獻。

  2. 應用場景

    據《古代職官辭典》記載,班簿在唐代用于記錄官員朝會時的班次,如《新唐書·百官志》提到“吏部掌班簿序遷”,指通過文書管理官員晉升次序。宋代後逐漸演變為記錄科舉考生名冊的文書,如《宋史·選舉志》載“禮部貢院班簿,列進士名”。

  3. 現代引申

    現代漢語中,該詞偶見于曆史研究領域,指代分類登記的名冊,例如地方志中“族譜班簿”表示家族成員等級記錄。需注意與“班部”(部門)、“簿冊”(普通冊子)等近義詞區分。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職官辭典》等權威資料,具體文獻可查閱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相關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班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古代官場核心含義(主流解釋)

指在朝職官名冊,即記錄朝廷官員姓名、職務的官方登記簿。該用法在《新唐書》《宋史》等正史中明确記載:

  1. 功能:用于記錄在職官員信息,供皇帝或吏部查閱,如任命官員時參考()。
  2. 實例:
    • 《新唐書·鄭綮傳》記載唐昭宗通過班簿選定官員,任命鄭綮為禮部侍郎。
    • 《宋史》提到吏部侍郎需持文武班簿上朝,以備皇帝咨詢()。

二、現代延伸用法(非主流)

少數文獻中引申為班級出勤記錄冊,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

三、詞源解析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職官名冊”釋義,因其有明确史料支撐;而現代教育場景若使用“班簿”一詞,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禀請部判財覽裁衷唱喚澈聲眵眼丑賊生傳夜辭服丹采誕馬殿堂樓閣地震帶都老鬥舍反戈相向方潰凡宇風雞官婢貫鬥雙龍號訴哼唷狠赳赳和暄火射兼官缰子簡侮诘詐京樣迥望籍取救撲踽步苦臉老背晦遼遙旅抱慢步蒙太奇閩虻朋舊清灰冷火秋姿乞萬真弱年三大鬖髿實切酥油花貪占讨理桃蹊投膠忘命五鼎亨五色花子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