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簿的意思、班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簿的解釋

在朝職官名冊。《新唐書·鄭綮傳》:“ 昭宗 意其有所藴未盡,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側曰:‘可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資治通鑒·唐昭宗乾甯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班簿,著在朝者姓名。”《宋史·職官志三》:“﹝吏部侍郎﹞視朝則執文武班簿對立,以待顧問。”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考課》:“ 雍熙 間,上嘗閲班簿,欲擇用人,而患不能徧知羣下之材,始詔 德驤 以羣臣功過之迹,引與俱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班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古代官場核心含義(主流解釋)

指在朝職官名冊,即記錄朝廷官員姓名、職務的官方登記簿。該用法在《新唐書》《宋史》等正史中明确記載:

  1. 功能:用于記錄在職官員信息,供皇帝或吏部查閱,如任命官員時參考()。
  2. 實例:
    • 《新唐書·鄭綮傳》記載唐昭宗通過班簿選定官員,任命鄭綮為禮部侍郎。
    • 《宋史》提到吏部侍郎需持文武班簿上朝,以備皇帝咨詢()。

二、現代延伸用法(非主流)

少數文獻中引申為班級出勤記錄冊,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

三、詞源解析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職官名冊”釋義,因其有明确史料支撐;而現代教育場景若使用“班簿”一詞,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班簿(bān bù)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可以表示學校或組織中記錄班級成員的名冊。它的拆分部首是“⼒”和“⺍”,擁有13個筆畫。該詞來自于漢字演變和變異的過程。 在繁體字中,班簿的寫法是「班參」。在古時候的漢字中,班簿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個示例例句:我們的班簿是由班長負責更新的。 關于組詞,可以組合成“班簿記錄”、“班簿管理”等詞語,用來描述與班簿相關的活動。 對于近義詞,可以使用“班級花名冊”來替代班簿。而反義詞方面并沒有一個直接的反義詞與之對應。 希望上述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