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台币的意思、台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台币的解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台币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台币是台灣地區現行的法定貨币,其規範全稱為「新台币」(New Taiwan Dollar),由台灣當局的中央銀行發行管理。根據《重編國語辭典》釋義,台币指「台灣地區流通的貨币單位,主币為圓,輔币為角」。從貨币屬性分析可分為以下層面:

一、曆史沿革 1949年6月15日台灣地區實施币制改革,發行新台币取代舊台币,初期與美元挂鈎,兌換比率為5:1。現行流通版本為2000年起發行的第五套新台币,紙币面額包括100、500、1000、2000圓,硬币則有1、5、10、50圓等(中央銀行貨币發行統計報告)。

二、法定特征

  1. 貨币符號為NT$,國際标準代碼TWD
  2. 防僞技術包含凹版印刷、光影變化箔膜、水印等
  3. 紙币正面印有孫中山肖像,背面為台灣地标建築
  4. 法律依據《中央銀行法》第13條賦予其法償效力

三、流通範圍 根據台灣地區《管理外彙條例》,新台币主要在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流通。跨境交易需依《兩岸人民關系條例》進行貨币兌換,大陸地區不承認其法定貨币地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政策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台币是中國台灣地區流通的法定貨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特點:

一、基本定義與曆史沿革

  1. 名稱與性質
    台币分為舊台币(1946-1949年發行)和新台币(1949年至今)。現流通的為新台币,ISO 4217代碼為TWD,縮寫符號為NT$或NTD,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口語中常用“塊”或閩南語“箍”代稱。

  2. 曆史演變

    • 舊台币:1946年由台灣銀行發行,為直式設計,面額包括1元、5元、10元券。
    • 新台币: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取代舊台币,并沿用至今。

二、貨币特征與設計

  1. 面額與材質

    • 紙币: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最大面值)。
    • 硬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
  2. 設計元素
    紙币圖案融合台灣文化特色,如著名景點(如玉山、梅花鹿)、曆史人物(如孫中山),色彩鮮明且注重藝術性。

三、流通與經濟地位

四、其他信息

通過上述内容,可全面理解“台币”一詞的涵義及其在中國台灣地區的貨币職能。

别人正在浏覽...

閉閣思過彼中纏繞充壯醇粹丹麥大女躭憂點視地域都圖二傳風餐水宿分式幹痨攻道古來滾瓜流水果報煎茶箭箙奸愬驚搖镌題均分拘送課孫草嘹朗流漫渌漿輪轭迷糊覭髳磨轉粘土齊奮啟化勤能補拙曲聽蕊珠經沙飛韶光省觐生善聖顔省谕射人射生瘦長熟羊胛私心條規挑心頭醋頹玉無得烏魚翔鴻先志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