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下;全世界。 晉 崔棁 《晉朝飨樂章·三舉酒》:“朝野無事,寰瀛大康。” 唐 劉禹錫 《八月十五日夜翫月》詩:“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宋 秦觀 《郭子儀單騎見虜賦》:“於是露刃者膽喪,控弦者骨驚,謂令公尚臨於金甲,想可汗未厭於寰瀛,頓釋前憾,來尋舊盟。” 嚴複 《原強》:“ 達爾文 者, 英 之講動植之學者也。承其家學,少之時,周歷寰瀛。”
(2).指疆域。 唐 司馬劄 《古邊卒思歸》詩:“ 漢武 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3).猶塵世。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無妨隱朝市,不必謝寰瀛。” 五代 齊己 《送白處士遊峨嵋》詩:“莫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迴休。”
“寰瀛”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釋義及用例分析如下:
天下;全世界
指廣闊無邊的地域或整個地球範圍。
疆域;國家領土
指政權統治範圍内的區域。
塵世;人間
與超脫世俗的“仙境”相對,指凡俗世界。
“寰瀛”多用于詩文,既可指地理範疇的“天下”,也可喻指政治疆域或人間煙火,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或相關詩詞集()。
《寰瀛》(huán yíng)這個詞可以指代"世界"或"天地",常常用來形容廣闊遼遠的範圍。在古代,人們認為世界的邊界是環繞在地球周圍的宇宙,因此用《寰瀛》來表示世界的含義。
《寰瀛》的部首有"宀"和"水"。宀是宇宙、寶蓋等意思的部首,"水"是表示與水有關的事物的部首。
《寰瀛》的總筆畫數為21畫。
《寰瀛》是由古代的漢字演變而來的。最早出現的是"瀛",其意思是指"大海"。後來,人們加上了"寰"這個字,表示整個天地範圍。
《寰瀛》的繁體字形是"圜瀛"。
在古代,人們對《寰瀛》的寫法有所不同。有些文獻中,将《寰瀛》寫作"寰瑩",有些則寫作"瀛圜"。
1. 他的遠足旅行帶他穿越了《寰瀛》,見識了各種不同的風景。
2. 這個詩人以他筆下的《寰瀛》描繪了宇宙的奧秘。
1. 寰宇(huán yǔ):指天地範圍,宇宙。
2. 瀛洲(yíng zhōu):指傳說中的仙境,也可用來指代海島。
1. 天地:指整個宇宙和地球。
2. 世界:指人類居住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
1. 局限:指限制在狹小範圍内。
2. 局地:指具體地區或特定地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