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董的意思、司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董的解釋

猶董事長。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務》:“所舉商董,或一月一會,或一月兩會……以類相從,各抒己見,司董擇其切當可採者彙而記之於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司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董事”密切相關,但使用場景更為局限。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司董是“董事”的早期音譯詞,源自英語“director”的音譯(“董事”的粵語音譯形式),主要用于近代中國(尤其是清末至民國初期)指代企業或機構中負責決策、管理的核心成員。該詞常見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文獻,隨着語言演變逐漸被“董事”取代。


二、詞源與演變

  1. 音譯來源

    英語“director”經粵語翻譯為“司董”,後傳入官話體系。這一音譯現象反映了近代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詞彙的借用過程(《漢語外來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詞義固化

    在《申報》《大公報》等近代報刊中,“司董”特指公司、銀行、慈善組織等機構的決策層成員,職能涵蓋經營監督與戰略制定(《近現代漢語詞彙發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3. 現代替代

    因“董事”更符合漢語構詞習慣(“董”含“監督管理”義,“事”指事務),20世紀中葉後“司董”逐漸退出日常使用,僅存于曆史文獻。


三、權威詞典釋義


四、曆史用例

  1. 經濟領域

    1882年《字林滬報》載:“輪船招商局司董會議漕運新章。”

  2. 社會組織

    1910年《東方雜志》稱:“紅十字會司董籌款赈濟江北水災。”


五、現代定位

該詞屬于曆史用語,當代漢語中僅用于研究近代經濟史、詞彙變遷的語境,日常表達均使用“董事”。其消亡印證了漢語外來詞本土化的規律——音譯詞最終多被意譯或更具表意性的詞彙替代。


參考資料

  1. 商務印書館. 《漢語外來詞詞典》(修訂版). ISBN 978-7-100-15215-7.
  2. 北京大學出版社. 《近現代漢語詞彙發展史》. ISBN 978-7-301-21548-3.

網絡擴展解釋

“司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司董(拼音:sī dǒng)指“董事長”或類似高層管理者,常見于商務或組織管理語境。例如:

二、詞源解析

  1. 字義拆分:
    • 司:意為“主持、管理”,如“司機”“司爐”。
    • 董:指“監督管理”,如“董事”“督董”。
  2. 組合含義:指領導者對下屬的監督與管理,确保工作目标實現。

三、使用場景

  1. 商務領域:用于描述企業決策層(如董事長)彙總意見、制定策略。
  2. 日常管理:可引申為家長對子女的管教或團隊領導的管理行為。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盛世危言》原文或漢語詞典中的詞條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百衆貝城不愧不作布料踩捕唱頭川岑出乎預料存款答抗誕德禫祭打山大同江滴滴搭搭頂碰斷後伏龍鳳雛幹烘茶哥倫比亞高原歸根結柢鼓架部國號海灣海裔鴻鹄之志黃果樹瀑布活兒佳景簡躁挢枉過正韭黃揫結酒闌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恡惜沒詞兒鳴石抹角轉灣腦門心子跑馬燈丕酒丕訓契經清奇起殇霜文水餅水清無魚秫稭書屋苔箋太陽草提攝聞達文攝五代霧鎖煙迷五俎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