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孝慈的意思、孝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孝慈的解釋

(1).對尊長孝敬,對下屬或後輩慈愛。《論語·為政》:“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 朱熹 集注:“孝於親,慈於衆,則6*民忠於己。”《逸周書·官人》:“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和友。” 唐 白居易 《和答詩·和陽城驿》:“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 清 戴名世 《李烈婦傳》:“ 元煥 死,而女上有舅姑,下有子女各一,其責皆在女。奈何殉硜硜之節而昧孝慈之義乎?”

(2).指孝慈之道。《禮記·禮運》:“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 孔穎達 疏引 王肅 曰:“孝慈之道,為遠近所服也。”

(3).孝友。《史記·五帝本紀》:“ 舜 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王引之 《經義述聞·通說上》:“孝友或謂之孝慈。”參見“ 孝友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孝慈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孝慈”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1. 雙向道德規範
    指對上孝敬尊長(如父母、長輩),對下慈愛晚輩(如子女、下屬或後輩)。例如《論語》提到“孝慈則忠”,強調以孝慈引導社會秩序。

  2. 家庭與社會倫理的統一
    既包含家庭内的“父慈子孝”,也延伸至社會關系中的“慈衆忠己”,如《逸周書》提到通過觀察父子、兄弟間的孝慈判斷個人品德。

二、經典文獻中的闡釋

三、文化意義

孝慈不僅是個人品德的體現,更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包含孝敬父母、慈愛子女、親善兄弟姊妹等多重維度,對維護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有深遠影響。

四、應用示例

如白居易詩句“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展現孝慈對社會風氣的教化作用。現代語境中,孝慈常被用于強調代際關系的雙向責任,如“仁愛孝慈,繼承傳統”。


如需進一步了解經典出處或具體案例,可參考《論語》《老子》等文獻,或查閱、5的詳細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孝慈

孝慈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對父母或長輩的孝順和慈愛。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孝”和“慈”。其中,“孝”的部首是“子”,總共有三劃;“慈”的部首是“心”,總共有十一劃。

“孝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文化和儒家思想。在古代社會中,尊敬和孝敬父母被視為最重要的道德準則之一。同時,“慈”也被視為對他人的關愛和善良。因此,“孝慈”被視為一種美德,代表了對家人和社會的尊重和關懷。

在繁體字中,“孝慈”保持了相同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孝慈”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的資料,有些古漢字中,“孝”可以寫作“孝兮”或“孝爻”,而“慈”可以寫作“慈”,也可以寫作“慈旨”。

以下是一些關于“孝慈”的例句:

1. 我們應該孝慈父母,對他們的養育之恩心懷感激。

2. 他以孝慈聞名,對所有人都充滿了無私的關愛。

3. 孝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傳承。

與“孝慈”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孝順”、“孝心”、“慈愛”等。

與“孝慈”近義詞有:“孝敬”、“孝道”等。

與“孝慈”反義詞有:“不孝”、“冷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