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卻論的意思、卻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卻論的解釋

亦作“卻論”。猶言反複論難。《鬼谷子·權》:“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陶弘景 注:“言或不合,反覆相難,所以卻論前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卻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1.基本釋義

指在辯論或讨論中通過反複論難來推進觀點,即雙方在意見不合時,通過退回前一步的論點進行重新論證,以達到更深入的探讨。例如《鬼谷子·權》提到“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陶弘景注解說這是“言或不合,反覆相難”的過程。

2.詞源背景

出自戰國時期縱橫家典籍《鬼谷子》,主要用于描述辯論技巧。其中“卻”意為退回、反複,“論”指論證、辯駁,合起來體現一種以退為進的論辯策略。

3.字義分解

4.用法示例

古籍中多用于縱橫家、策士的論辯場景。例如:

《鬼谷子·權》:“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釋義:難以直接表達的觀點可通過反複論難來引出關鍵)

“卻論”是古代一種以退為進的辯論方法,強調通過反複辯駁和回溯論點來揭示問題的本質。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如《鬼谷子》)或修辭學時可能涉及。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鬼谷子》原文及陶弘景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卻論》是什麼意思

《卻論》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表述某個觀點時,用以回應或反駁其他觀點的論述。它表示對對方觀點的批駁、駁斥或反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卻論》的拆分部首為卩和言,共2個部首。

《卻論》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卻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文觀止·初刻拍案驚奇》一書,作者為洪昇。

《卻論》的繁體字為「卻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卻」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采用了另一種現代已經廢棄的舊字形「卻」。

而「論」的古時候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仍然是「論」。

例句

他以理性、邏輯及一系列數據來卻論對方的觀點。

組詞

1. 卻步:表示退讓,不再繼續前進。

2. 卻病:表示恢複健康,病痛逐漸消退。

3. 卻田:表示退讓,歸還土地。

近義詞

1. 反駁

2. 駁斥

3. 批駁

反義詞

贊同

接納

采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