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風行草靡 ”。
風馳草靡(fēng chí cǎo mǐ)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疾風掠過,群草倒伏”,常比喻強大的力量使人迅速歸順或局面迅速被掌控。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字面拆解
聯合後,生動描繪了勁風所至、草木無不屈服的場景,引申為威勢或影響力迅速征服他者。
比喻義
強調以絕對優勢或強大氣勢使人信服、歸順,含“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意。
例:新政推行後,各方阻力如風馳草靡,百姓紛紛響應。
此成語典出《晉書·宣帝紀》:
“關中多蒺藜,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後馬步俱進。風馳草靡,所向無前。”
(描述司馬懿率軍巧妙破敵,其勢不可擋)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卷一卷二(1996年版)。
望風披靡、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負隅頑抗、針鋒相對、分庭抗禮
“形容氣勢迅猛,所到之處,無不順從。”
“喻強大的力量使人迅速歸附。”
“将軍揮師南下,叛軍風馳草靡,不旬日而定九州。”(仿《資治通鑒》叙事風格)
新科技席卷傳統行業,舊模式如風馳草靡般被革新取代。
: 《晉書》卷一·帝紀第二,中華書局,1996年。
: 《漢語大詞典》第12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
: 《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第4版。
“風馳草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
比喻強大的勢力能迅速制服一切,如同風吹過草地時草隨之倒伏。該詞與“風行草靡”同義。
出處
源自唐代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過諸縣及諸賊界,莫不風馳草靡,裹糧卷甲,唯命是從。”。
用法與語法
例句參考
提示
該成語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
八方補背敕答邨肆誕幻不經大頭針诋誣冬灰笃向房從蕃酋番陣凫舫岣嵝碑橫睇鴻篇巨著弘肆鴻熙歡愛荒沴壺柑京官經帙記性寄載絶滅覺悟闶阆瞘瞜裡出外進令緒離榭蠻貉沒成兒綿絮密利迦羅命谥匿黯彯蕭品鑒破荒青囊印全網通熱忱仁懦桑屐上遷設詭石磙戍城絲鞋遂願縮首卷舌題肩踢毽子通掌土竈罔道委意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