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風行草靡 ”。
“風馳草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
比喻強大的勢力能迅速制服一切,如同風吹過草地時草隨之倒伏。該詞與“風行草靡”同義。
出處
源自唐代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過諸縣及諸賊界,莫不風馳草靡,裹糧卷甲,唯命是從。”。
用法與語法
例句參考
提示
該成語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
《風馳草靡》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思是風一樣奔跑,草一樣繁茂,形容事物充滿活力、蓬勃發展、蔓延迅速的樣子。
《風馳草靡》的拆分部首分别為風、馬、艹、青,總共一共包含18個筆畫。
《風馳草靡》一詞最早出現在宋朝文學家楊萬裡的《過零丁洋》詩中,形容風聲奇急、水勢猛漲,後來逐漸被用來形容人或物活躍蓬勃的樣子。
《風馳草靡》的繁體為「風馳草靡」。
在古時候,「風馳草靡」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其中「草」字古時候的寫法是「艸」,「靡」字古時候的寫法是「麛」。
1. 這個企業發展迅猛,創新能力風馳草靡。
2. 年輕一代的創業熱情風馳草靡,充滿活力。
風馳電掣、馳名中外、茂盛繁榮。
蓬勃、旺盛、充沛。
停滞、低迷、蕭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