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書·顧命》為 周成王 臨終之遺命,後亦以“顧言”指人臨終遺言。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楊君墓志銘》:“ 嘉祐 七年四月辛巳,卒於 河南 ,享年三十九。顧言曰:‘焚吾所為書,無留也。以柩從先人葬。’”參見“ 顧命 ”。
“顧言”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顧言”原指《尚書·顧命》中記載的周成王臨終遺命,後引申為臨終遺言的代稱。其詞源與“顧命”(臨終囑托)密切相關,常見于古代文獻。
曆史典故
據《尚書》記載,《顧命》篇詳細描述了周成王臨終前對群臣的囑托,後世因此用“顧言”代指遺言。例如,宋代王安石在《大理寺丞楊君墓志銘》中寫道:“顧言曰:‘焚吾所為書,無留也。’”。
文學延伸
該詞也用于形容言行不一的現象,如“言不顧行,行不顧言”(言語與行為不一緻)。
“顧言”一詞以曆史典故為核心,需結合語境區分其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顧命》原文或王安石文集。
顧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考慮、留意他人的話語,聽取他人的建議、意見。它由“亻”(人字旁)和“烏”(鳥字旁)兩個部首組成。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顧言的構成為:
1. “亻”(人字旁):由兩個筆畫組成,表示人類。
2. “烏”(鳥字旁):由六個筆畫組成,表示鳥類。
顧言這個詞來源于古文字,它的繁體字形為「顧言」。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比現代簡化字複雜。顧言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字形稍有變化。
以下是關于顧言的例句:
1. 他顧言他的意見,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
2. 在做出決策之前,我們應該顧言他人的意見。
顧言的組詞包括:
1. 顧忌:考慮到某人的感受而不敢做某事。
2. 顧慮:對某事情感到猶豫、擔心或擔憂。
3. 顧問:為某人或某組織提供意見和建議的人。
相近義詞有:關心、在意。
反義詞有:忽視、不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