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檄定的意思、檄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檄定的解釋

謂奉檄征讨平定。《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衮傳》:“第念定鼎之初,王實統衆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檄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基本釋義

組合後,“檄定”指通過發布檄文進行征讨并平定某地,常用于描述古代軍事行動中借助檄文宣告正義性後武力平亂的過程。


典籍用例

《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衮傳》記載:“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此處指多爾衮奉檄文征讨,最終平定中原地區。


相關詞彙

  1. 傳檄而定(成語):僅憑檄文即可降服敵方,強調不戰而勝。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2. 檄文:作為行動依據的文書,内容多包含聲讨理由和軍事命令。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描述軍事統帥奉朝廷命令平定叛亂或統一疆域的過程,如:“将軍奉旨檄定邊陲,三月而捷報至。”


“檄定”強調檄文與軍事行動的結合,既體現合法性宣告,又包含實際征讨,是古代政治軍事策略的典型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史記》《清史稿》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檄定

檄定(xī dì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木和敕兩個部首構成。

木(mù)是一個基本部首,表示與樹木有關的事物。敕(chì)是一個早期的獨立部首,表示命令和通告。

檄定一詞來源于古代的軍事行動,是指用檄文向外發出的命令或通告。這些檄文通常用木制成的牌子貼在路邊或樹木上,以示公告。

在繁體字中,檄定的寫法為「檄訂」。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檄定的寫法有所變化。檄字由兩部分組成:木于下,敕于上。在古代文獻中,有時也可以見到檄字的其他寫法,例如「杌定」或「濭定」等。

例句:軍隊出發前,将軍下達了一道檄定,通知全體官兵做好戰鬥準備。

組詞:檄文、檄書、檄信、檄函、檄批、檄狀

近義詞:命令、通告、公告、布告

反義詞:答應、同意、接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