稾書的意思、稾書的詳細解釋
稾書的解釋
謂草書。因草書不謹饬,如禾稈散亂未修治,故稱。 唐 韋續 《五十六種書》:“稾書,行草之文, 晉 衛瓘 、 索靖 善之。”
詞語分解
- 稾的解釋 稾 ǎ 同“稿”。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稾書”的詞義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稾書(gǎo shū)指草書的一種,其名稱源于字形散亂如未經修治的禾稈(稾即“稿”,本義為禾稈)。因書寫風格自由奔放、不拘謹而得名()。
2.來源與文獻依據
唐代韋續在《五十六種書》中記載:“稾書,行草之文,晉衛瓘、索靖善之。”說明稾書是行草書的變體,且晉代書法家衛瓘和索靖擅長此類書體()。
3.字形特點
- 散亂自然:稾書強調筆畫的自由揮灑,形态類似散亂的草稿。
- 行草結合:既有行書的連貫性,又兼具草書的簡省特點。
4.相關擴展
- 曆史地位:稾書作為草書分支,反映了魏晉時期書法藝術追求個性表達的傾向。
- 相關詞條:與“章草”“今草”等同屬草書體系,但風格更為隨意()。
5.注意事項
當前搜索結果均來自網絡詞典,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曆代書法論文選》等專業文獻進一步驗證。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書法家作品分析,可提供補充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稾書(kǎo sh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整理、編輯、校對書籍或文獻。它由“稾”和“書”兩個部分組成。
- “稾”字的部首是禾,共有9個筆畫。它表示對植物收割,整理的意思。
- “書”字的部首是“言”,共有10個筆畫。它表示書籍、文獻的意思。
“稾書”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編纂書籍的時候。編纂人員會對書籍進行整理、編輯、校對,确保書籍的質量和準确性。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稾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記載,稾在古代的寫法是“穙”。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以下是一些關于“稾書”的例句:
1. 稾書工作需要耐心和細心。
2. 編輯部門負責稾書和發行工作。
3. 對于古文獻的研究,稾書工作尤為重要。
其他與“稾書”相關的詞彙包括:
- 組詞:稾書工作、稾書師、稾書費、稾書員。
- 近義詞:編輯、整理、校對。
- 反義詞:混亂、雜亂、不整齊。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有其他問題或需要更多幫助,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