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事的意思、賦事的詳細解釋
賦事的解釋
分配勞作之事。《逸周書·文酌》:“五大:一大知率謀,二大武劒勇,三大工賦事,四大商行賄,五大農假貸。” 朱右曾 校釋:“賦衆以事而考其成。”《國語·魯語下》:“社而賦事,蒸而獻功。” 韋昭 注:“事,農桑之屬也。”
詞語分解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 事的解釋 事 ì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和活動:事情。事件。事業。 變故:事故(出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傷等)。事端。 職業:謀事(指找職業)。 關系和責任: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辦法:光着急也
網絡擴展解釋
“賦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分配勞作之事,尤其指與農桑相關的生産活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賦:本義為“授予”“分配”,引申為對具體事務的安排;
- 事:特指勞作、農桑等生産性事務。
- 組合後,“賦事”指根據時節或需求将農事任務分配給衆人,并監督其完成。
2.古籍出處與注解
- 《逸周書·文酌》:“三大工賦事”,指工匠被分配勞作任務;
- 《國語·魯語下》:“社而賦事,蒸而獻功”,韋昭注“事”為“農桑之屬”,說明與農業相關。
3.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描述春社祭祀後分配農事或官府組織生産的場景,帶有社會管理色彩;
- 現代可引申為“委派職責”,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如低權威性網頁提及的“授予職務”)。
4.補充說明
- 與“賦稅”的區别:“賦事”強調任務分配,而“賦稅”側重財物征收;
- 文化關聯:體現古代“以農為本”的社會結構,如《國語》中通過祭祀活動協調農事周期。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逸周書》《國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事(fù shì)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豐富的含義。它的部首是貝并由13個筆畫組成。這個字的發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如今仍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賦事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但賦事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這個詞可以用在不同的場景中,比如形容某個任務或工作的性質。它可以指派任務或者是對某個職責的描述。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被賦予了重要的任務。
賦事的一些常見近義詞包括:工作、職責、使命。它們可以在某些情況下互換使用。
相對應的反義詞是閑事。賦事描述了一個有意義或重要的任務,而閑事則指無關緊要的、無價值的活動。在區分任務的優先級或重要性時,這些詞彙可以提供有用的比較。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更多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