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渎的意思、慣渎的詳細解釋
慣渎的解釋
猶輕慢。《書·呂刑》“民興胥漸” 唐 孔穎達 疏:“ 三苗 之民,慣瀆亂政,起相漸染,皆化為惡。”
詞語分解
- 慣的解釋 慣 (慣) à 習以為常的,積久成性的:習慣。慣常。慣于。慣例。慣匪。慣犯。慣性。司空見慣。 縱容,放任:慣縱。寵慣。嬌慣。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渎的解釋 渎 (瀆) ú 水溝,小渠,亦泛指河川:溝渎。四渎(古代對中國“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 輕慢,對人不恭敬:亵渎。渎職。煩渎。 渎 (瀆) ò 古同“窦”,洞。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慣渎”是一個漢語詞語,發音為guàn dú,其核心含義是長期形成的對神聖或尊重之物的輕慢、亵渎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義分解:
- 慣:指習以為常,表示長期形成的習慣(如“嬌生慣養”),也可引申為縱容不良習性。
- 渎:指亵渎、不敬,常用于描述對神靈、禮儀或尊貴事物的輕慢态度(如“亵渎”“渎職”)。
- 合義:兩字組合後,強調因習慣成自然而産生的不敬行為。
二、詳細解釋
-
行為表現:
- 對神靈、傳統或應受尊重的事物表現出習以為常的輕慢态度。例如:長期忽視祭祀禮儀、隨意對待文化傳統等。
- 也可用于形容對他人尊嚴或社會規範的持續冒犯。
-
曆史語境:
- 該詞在古籍中已有用例,如唐代孔穎達在《書·呂刑》疏中提到:“三苗之民,慣瀆亂政”,指民衆因長期輕慢禮法而導緻政治混亂。
三、相關詞語與反義
- 近義詞:亵渎、輕慢、不敬。
- 反義詞:敬畏、尊崇、敬重。
- 相關成語:驕生慣養(強調縱容習性)、下交不渎(指交往時不輕慢他人)。
四、使用建議
- 語境:多用于批評長期性、習慣性的不敬行為,如“不可慣渎祖先留下的傳統”。
- 注意:該詞帶有較強貶義,需根據具體情境謹慎使用。
如需更深入的語義分析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慣渎》的意思
《慣渎》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長期、經常性地亵渎、亵神、亵聖,不尊重宗教或神聖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慣渎》由“忄”、“兌”、“言”、“攴”四部首組成,共計16畫。
來源
《慣渎》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太平廣記》中,意為“姓也,自六國時改宋之”。
繁體
《慣渎》的繁體字為「慣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慣渎》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具體寫法并無記錄。
例句
1. 他經常在宴會上慣渎神明,被人不滿。
2. 這種行為慣渎了我們的曆史文化遺産。
組詞
習慣、渎神、亵渎、慣犯、慣用
近義詞
亵渎、亵神、亵聖、亵渎、輕慢
反義詞
尊敬、敬畏、恭敬、崇拜、神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