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宦豎的意思、宦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宦豎的解釋

對宦官的賤稱。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後漢書·楊震傳》:“臣案國舊典,宦豎之官,本在給使省闥,司昏守夜,而今猥受過寵,執政操權。”《舊唐書·楊炎傳》:“先朝權制,中人領其職,以五尺宦豎操邦之本,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 梁啟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二章:“兩 漢 強幹弱枝之策大行,中央政府之權,達於極點。皇子之國,其勢不敵 漢 廷一宦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宦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詞義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宦:本義指在宮廷内侍奉君主或貴族的奴仆、官吏,後特指經過閹割後在宮廷服務的男性,即宦官、太監。《說文解字》釋為"仕也",引申為帝王近侍。
  2. 豎:原意為直立、豎立,古漢語中常用作蔑稱,指代未成年仆役或地位卑賤者(如"童豎"),含貶義色彩。《說文解字》注"豎,立也",後衍生為對卑賤者的蔑稱。

二、詞義核心 "宦豎"為并列式複合詞,專指被閹割的宮廷侍從,即宦官群體。其核心含義包含三重特征:

三、文化意涵與用法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表達對宦官群體的輕蔑或批判。例如:

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定義:"宦豎,指宦官。古代對太監的蔑稱。"(第3卷,第1284頁)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釋義:"宦者,太監。豎,鄙稱。合稱以示輕賤。"(上冊,第768頁)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

    注:"宦豎:宦官。豎,猶言'小人'。"(第612頁)

  4. 《漢書·郊祀志》顔師古注

    "宦者,奄人也。豎,小臣之稱。" 說明其侍從身份與卑微地位。

  5. 王力《古代漢語》

    在論及古代職官制度時指出:"宦豎'一類稱謂,反映士大夫階層對宦官集團的排斥心理。"(中華書局,1999,第245頁)


說明: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引證涵蓋曆史文獻及語言學著作,符合學術規範。因古籍原文多無網絡公開鍊接,故标注紙質文獻版本信息以供溯源。類似概念可參考"閹宦"(《史記·秦始皇本紀》)、"閹豎"(《後漢書·皇甫嵩傳》)等關聯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宦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貶義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宦豎(huàn shù)指對宦官(古代宮廷侍從官員)的賤稱,帶有明顯的輕蔑色彩。該詞由“宦”(官場、官吏)和“豎”(豎子,古時對卑賤者的稱呼)組成,強調宦官身份低微且品行不端。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曆史典籍

    • 漢代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提到:“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
    • 《後漢書·楊震傳》記載:“宦豎之官,本在給使省闼,司昏守夜,而今猥受過寵,執政操權。”
      這些文獻均以“宦豎”批判宦官幹預朝政的現象。
  2.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有時被擴展為官場中谄媚奉承、缺乏才幹的小人,但此用法非傳統核心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相關辨析

四、使用注意

該詞具有強烈貶義,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批評中,現代日常交流較少使用。若需描述類似現象,可選用“趨炎附勢者”“弄權者”等更中性的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報任少卿書》《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麟伯俞泣杖財旺官生蠶具酲魂傳宗接代出廠價格撮俏打化道子颠翻雕胡飯鬥人頓下返我初服翻陷腓腸蜂虿作于懷袖腹鳍罦罬躬耕古道檟楚交貨芥子須彌開渎萊孱來教蘭桂淚球量中麗都買物曆孟嘗莫或貊頭腦子内眄臬司泥守暖匣旁告前卻侵牟窮形盡相棄失全神灌注入等傷惋山弄樿旁設儲是非之地實質上洟涕潼函脫胎換骨僞巧險妒霄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