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俞泣杖(bó yú qì zhàng)是源自漢代的曆史典故,形容子女對父母至深的孝心。以下是詳細解釋:
漢代梁州人韓伯俞以孝順聞名。一次,母親因他犯錯用手杖責打他,他竟哭泣起來。母親不解,詢問原因,伯俞回答:“以往您打我時,我感到疼痛,說明您身體康健;如今不疼了,可見您力氣衰弱,因此為您的衰老而悲傷。”(出自《說苑·建本》《幼學瓊林》)
伯俞泣杖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中華孝文化的縮影,提醒人們珍惜父母健在的時光,以行動踐行孝道。
《伯俞泣杖》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四個單體漢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伯俞泣杖》的意思是指伯俞(親近的朋友)哭泣時使用的拐杖。這個詞語強調了伯俞對朋友的真摯情感和哀傷之深。
拆分成部首和筆畫如下:
《伯俞泣杖》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詩經》中。它代表了古人們對友情和親情的美好追求和表達。
在繁體字中,《伯俞泣杖》的寫法如下:
伯(伯俞泣杖)
俞(伯俞泣杖)
泣(伯俞泣杖)
杖(伯俞泣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伯俞泣杖》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如下:
伯(蔔方大)
俞(亻我個)
泣(乞氣)
杖(木、亡)
這個詞語在句子中的應用舉例:
他失去了一個親密的朋友,情不自禁地緊握着伯俞泣杖,悲痛不已。
與《伯俞泣杖》相關的組詞:
與《伯俞泣杖》意思相近的詞語:
與《伯俞泣杖》意思相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