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白驎 ”。白色的麒麟。古代以為祥瑞。 漢 王充 《論衡·講瑞》:“ 武帝 之時,西廵狩得白驎,一角而五趾。”《漢書·武帝紀》:“ 元狩 元年冬十月,行幸 雍 ,祠五畤。獲白麟,作《白麟》之歌。” 唐 歐陽詹 《珍祥論》:“紫芝産於 甘泉 ,白麟呈於 雍 祠。”
(2).古代郊廟歌曲名。 漢 班固 《<西都賦>序》:“《白麟》、《赤鴈》、《芝房》、《寳鼎》之歌,薦於郊廟。” 北周 庾信 《周宗廟歌·皇夏》:“凱樂聞《朱雁》,鐃歌見《白麟》。”
“白麟”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白色麒麟
郊廟樂曲名
形容珍稀事物
祭祀與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音樂形式,可參考《漢書》《論衡》等文獻。
白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形狀像鹿。白麟被認為是吉祥、神奇和神聖的象征,常常被用來形容稀有珍貴的事物。
白麟由兩個部首組成:白(bái)和麟(lín)。其中,白麥字是由9個筆畫組成,麟字由18個筆畫組成。
白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和傳說中的神獸,其形象經過演變和創作逐漸形成。在繁體字中,白麟的寫法為「白麟」。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白麟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式和書寫風格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所變化。但無論如何,白麟代表的神獸形象是相對穩定的。
1. 他的笑容明亮如白麟,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2. 這個珍稀的寶石就像白麟一樣珍貴。
3. 他的畫作诠釋了白麟的神奇和魔力。
組詞:白麟舞(形容美妙的舞蹈)
近義詞:白色麋鹿
反義詞:黑麒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