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牟的意思、侵牟的詳細解釋
侵牟的解釋
亦作“ 侵侔 ”。亦作“ 侵蛑 ”。侵害掠奪。《淮南子·時則訓》:“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毋或侵牟。”《崔釋·漢東海廟碑》:“收責侵侔。”《漢書·景帝紀》:“漁奪百姓,侵牟萬民。” 顔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牟,食苗根蟲也。侵牟食民,比之蛑賊也。”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字民之方甚裕,而不使侵蛑。”《明史·嚴清傳》:“董作京師外城,修九陵,吏無所侵牟,工成加俸。”
詞語分解
- 侵的解釋 侵 ī (敵人)進入境内,(外來的或有害的事物)進入内部:侵害。侵吞。侵略。侵染。侵蝕。 漸近:侵晨。侵曉。侵早(破曉,天剛亮)。 古代稱荒年:五谷不生,謂之大侵。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牟的解釋 牟 ó 取,謀求:牟利。 牛叫聲:“牟然而鳴”。 古同“眸”,瞳人。 古同“侔”,等同。 姓。 牟 ù 〔牟平〕地名,在中國山東省。 筆畫數:; 部首:牛;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侵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侵害掠奪,尤其指通過不正當手段侵占他人利益或財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利用權力或手段非法侵占、剝削他人財物或權益。例如《漢書·景帝紀》提到官吏“漁奪百姓,侵牟萬民”,即描述官吏對百姓的掠奪行為。
- 詞源拆分:
- 侵:本義為“侵犯、侵害”。
- 牟:原指“謀取”,此處引申為“非法獲取”,古注中将其比喻為“食苗根的害蟲”(顔師古注),強調對民生的破壞性。
2.古籍用例
- 《淮南子·時則訓》:“收水泉池澤之賦,毋或侵牟”,強調官府不應侵占百姓資源。
- 唐代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提到“不使侵蛑”,即主張治理者應避免剝削民衆。
3.讀音與異體
- 讀音:存在“qīn móu”和“qīn mù”兩種說法,可能因方言或曆史演變産生差異。
- 異體寫法:亦作“侵侔”“侵蛑”,均為同義詞。
4.現代引申
- 現多用于描述權力濫用或經濟欺詐行為,如官吏貪腐、商業欺詐等。
5.相關建議
- 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書》《淮南子》原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侵牟的意思
侵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侵犯、侵占他人的財物、權益等。比喻無視他人的利益、越界行事。
部首和筆畫
侵牟的部首是牛,筆畫數為9畫。
來源
侵牟的來源較為複雜。侵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牛,象征力量;右邊是占,表示侵占、侵犯。牟字也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矛,代表戰争;右邊是牛,象征勝利果實。據考證,牟字在古代是指從戰勝的敵人手中搶奪得到的戰利品。兩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侵牟一詞。
繁體
繁體字為侵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侵牟的寫法與今天相似,沒有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們為了謀取私利,不惜侵牟他人的權益。
2. 這家公司侵牟了一大批專利技術,導緻其他競争對手處于不利的地位。
3. 文明社會不容許個人或組織對他人進行侵牟。
組詞
侵奪、侵財、侵犯、侵占
近義詞
侵害、侵犯、侵蝕
反義詞
尊重、保護、守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