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胎換骨的意思、脫胎換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胎換骨的解釋

[be reborn;change completely and thoroughly;create new things out of the old;turn over a new leaf] 道教徒認為人在苦修得道之後,就能脫下胎,換上骨。現在常用來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詳細解釋

(1).道教謂修煉得道,脫去凡胎而成聖胎,換易凡骨而為仙骨。 元 喬吉 《折桂令·紅梅徐德可索賦類卷》曲:“返老還童,脫胎換骨,飽養煙霞。”《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凡人成仙,脫胎換骨,定然先将俗肌消盡,然後重換仙體。此非肉眼所知也。”《西遊記》第二七回:“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是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亦省作“ 脫骨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叛賊·妖人劉天緒》:“妄言近橋有退骨塘,入浴其中,即脫骨成佛。”參見“ 脫胎 ”。

(2).指詩文取法前人而化為己出。 明 俞弁 《逸老堂詩話》卷下:“餘曾見僧 仲璋 一詞雲:‘萬事悠悠輸一醉,花酒休教離手。’ 性甫 句得非此詞脫胎換骨否?” 清 錢謙益 《讀杜小箋上》:“ 班 賦序 建武 革命之事,幾二百言,此詩( 杜甫 《行次昭陵》)以二十字隱括無遺詞。古人脫胎換骨之妙,最宜深味。”亦作“ 脫骨換胎 ”。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 夏完淳 :哪裡,我的《大哀賦》完全摹仿《哀江南》的。 盛蘊貞 :你卻是脫骨換胎。”亦省作“ 脫換 ”。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脫換法》:“‘寄愁天上,埋憂地下’,本 仲長統 語,而 陳卧子 《秋懷》則曰:‘不信有天常自醉,最憐無地可埋憂。’是知不論何語,一經脫換,便成佳句。”

(3).形容思想上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毛6*6*《堅定地相信群衆的大多數》:“我們說要脫胎換骨。” 巴金 《隨想錄·“五四”運動六十周年》:“有一個時期我的确相信别人所宣傳的一切,我的确否定自己,準備從頭做起,認真改造,‘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孫犁 《秀露集·戲的夢》:“我不知道牙齒整齊不整齊,和受沖擊大小,有何關聯,難道都要打落兩顆門牙,才稱得上脫胎換骨嗎?”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脫胎換骨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脫胎換骨”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宗教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道教修煉術語,指修道者通過内丹修煉達到“脫去凡胎為聖胎,置換凡骨為仙骨”的境界,如《冷齋夜話》記載的“換骨法”即為道家修煉方式。宋代葛長庚在《沁園春》中明确提及此概念,與道教追求超脫肉體的思想密切相關。

二、現代語義演變
現多用于比喻根本性轉變:

  1. 個人層面:指徹底改變思想、行為或身份,如犯錯者改過自新();
  2. 事物層面:形容事物經過革新後煥然一新,如組織改革或技術升級();
  3. 文學創作:也被借指對舊作品進行徹底改造的創作手法()。

三、語言結構與用法

示例應用:

“經過三年的閉關修煉,這位藝術家在創作風格上可謂脫胎換骨,作品從寫實派徹底轉向抽象表現主義。”

延伸思考:該詞從宗教術語到世俗用語的轉變,反映了中國文化中“自我革新”理念的傳承。當代語境下,它既可用于個人成長,也可描述科技、社會等領域的質變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胎換骨》的意思

《脫胎換骨》是一個成語,它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經曆了徹底的改變,煥然一新的狀态。脫胎指擺脫舊有的束縛,換骨指徹底改變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脫胎換骨》的拆分部首是,其中的部首夂表示行走,而骨表示身體。

根據字形,它的總筆畫數為27畫。

來源

《脫胎換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典籍《周易·系辭上》中。在文中,它的本義是指天地萬物的周而複始的變化和輪回。

繁體字

繁體字"脫胎換骨"有些許差異,它們分别是"換"和"胎",但意思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脫胎換骨"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意思是一樣的。

例句

1. 這個公司經過幾年的改革與創新,已經實現了從規模到管理再到産品的脫胎換骨。

2. 每個人都有追求進步的權利,隻要你努力學習,就有可能實現脫胎換骨。

組詞

1. 脫胎:指一個人或事物徹底改變,擺脫束縛。

2. 換骨: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發生巨大的改變,煥然一新。

近義詞

1. 改頭換面:形容某個人或事物改變原有的樣子或形象。

2. 新生:指某人或事物經曆改變後煥然一新。

反義詞

1. 原形畢露:形容某人或事物沒有改變,保持原來的狀态。

2. 皮相:指某人或事物隻是外表看起來有所改變,但本質并未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