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黄色之绢。 唐 许浑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诗:“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絳纱。” 南唐 陈陶 《题赠高闲上人》诗:“鸳鷺输黄绢,场坛遶白苹。”《花月痕》第四八回:“六逆妻妾,唤做主娘,黄绢盖头,骑马跣足,这全是 粤 西 西溪峒 村媪。”
(2).见“ 黄绢幼妇 ”。
(3).谓隐语。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班支使解大明寺语》:“﹝独 班 支使曰﹞得非‘ 大明寺 水天下无比’八字乎?众皆恍然曰:黄绢之奇智亦何异哉?”
(4).佛教之经卷。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一:“囊里无青蚨,篋中有黄绢。”绢,一本作“ 卷 ”。
"黄绢"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黄色丝绸
指字面意义上的黄色绢布,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唐代许浑诗句"青山尽日寻黄绢"()。
佛教经卷
因佛经多用黄绢书写,故代指经书()。
隐语"绝妙"的代称
源自成语"黄绢幼妇",为"绝妙"二字的拆解隐语。典故出自东汉蔡邕题曹娥碑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其中"黄绢"(色丝)合为"绝","幼妇"(少女)合为"妙"()。
文学典故
在诗词中常作为意象出现,如南唐陈陶《题赠高闲上人》用"黄绢"暗喻高僧的佛学造诣()。
如需深入了解"黄绢幼妇"的完整典故,可参考《世说新语》或查字典相关词条()。
黄绢是一个多义词,主要有两个意思。
1. 指一种黄色的丝织品,质地柔软光滑,常用于制作衣物或各种纺织品。
2. 古代指官员任期满后获赐的“黄绢”服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黄(黄色):部首⺤,笔画12;绢(丝绢):部首纟,笔画8。
《黄绢》原指上古时期黄帝的朝服,后来演变为泛指黄色的丝织品。在古代,黄绢也成为一种高贵的象征,用于制作官员的服饰。
黃絹(繁体字)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黄绢的古字形为「黃縓」。
1. 她穿着一件华丽的黄绢长裙,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2. 这幅画用了黄绢为背景,使得整幅画更加明亮醒目。
黄丝绢、黄绢布
黄缎、黄布、黄绸
黑绢、白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