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基本生活消費比較富裕的消費類型。主要表現在吃、穿等消費的比重下降以及由追求保證數量轉向提高質量;耐用消費品的普及率及住房标準有所提高;勞務消費和精神消費占有重要位置。《中國青年報》1985.12.4:“實現小康型消費要求生産力的迅速發展。黨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工農業總産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标,是實現小康型消費的根本保證。”
小康型消費是描述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居民消費模式向更高質量和多元化轉變的概念。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定義與起源
小康型消費指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消費重心從數量轉向質量,注重精神文化和服務消費的模式。這一概念形成于中國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水平提升,人們開始倡導理性消費,避免過度物質追求。
主要特征
衡量标準
社會意義
該消費模式推動工業現代化升級,促進健康休閑、文化等産業發展,同時要求生産力提升以滿足更高消費需求。
如需更詳細的分類标準或曆史演變,可參考MBA智庫及知網百科的權威分析。
小康型消費是指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後,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品質、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以提升生活質量為目标的消費行為。它代表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反映了整體社會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小康型消費的漢字拆分為:
小(xiao) - 小部首, 3畫
康(kang) - 廣字旁, 7畫
型(xing) - 周字頭, 9畫
消(xiao) - 小部首, 6畫
共計: 3 + 7 + 9 + 6 = 25畫
小康型消費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是在************發展中提出的。它代表了中國大衆消費趨向于追求高品質、舒適的生活方式的一種消費模式。
小康型消費的繁體字為「小康型消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小康型消費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1. 現代社會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小康型消費,追求品質生活。
2. 小康型消費的興起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1. 小康生活
2. 消費升級
3. 舒適度
4. 品質提升
1. 高品質消費
2. 奢侈消費
3. 舒適消費
1. 低端消費
2. 生活質量下降
3. 經濟拮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