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除的意思、外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除的解釋

(1).謂服父母之喪,喪服雖漸除而内心仍存悲哀。《禮記·雜記下》:“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内除。” 孔穎達 疏:“親喪外除者,謂父母之喪。外,謂服也。服猶外隨日月漸除而深心哀未忘。” 唐 韓愈 《與鄭相公書》:“ 孟 之深友太子舍人 樊宗師 ,比持服在東都,今已外除,經營 孟 家事,不啻如己。”參見“ 内除 ”。

(2).京官出任地方官。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五:“其所出與外除,及不使入朝者,皆賢士。”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三:“ 王介甫 詭詐不通,外除,自 金陵 過 揚州 , 劉原父 作守,以州郡禮邀之,遂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及古籍記載,“外除”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喪禮相關 指子女為父母服喪期滿後,雖已除去喪服,但内心仍存哀痛。該釋義源于《禮記·雜記下》中“親喪外除”的記載,孔穎達注疏說明“外”指外在的喪服,隨時間推移逐漸解除,但内心的悲痛不會立刻消散。唐代韓愈在《與鄭相公書》中也用此意,描述友人樊宗師為孟家服喪期滿後的狀态。

二、官職調任 特指古代京官被調任地方官職。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宋仁宗在位期間,将賢能之士“外除”到地方任職,暗含古代官員任命的政治考量。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文獻或特定曆史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注疏》《韓昌黎文集》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外除》

《外除》是一個成語,意為除去外在的東西。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可以拆分為“外”和“除”,其中“外”是部首,也是筆畫;“除”是部首,由五個筆畫構成。

來源和繁體

《外除》來源于《周易》中的“複卦經”:“複,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意為回歸到正常的狀态,除去外在的幹擾和障礙。它在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為《外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外除》為例,它的古代寫法是“外”字的上方有一個橫折,“除”字的下方有一個點紋。這些變化源于古代對字形的演變和書寫的風格。

例句

1. 他努力工作,外除了一切幹擾,終于取得了成功。

2. 在生活中,我們要外除一切消極的影響,保持積極的心态。

組詞

1. 内外:表示内部和外部。

2. 除外:表示排除在外。

3. 除去:表示去除、消除。

近義詞

除外、排除、剔除

反義詞

包括、包含、容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