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勇猛敏捷。《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昔每聞東主殺生賞罰,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沒之命,卒召太傅,屬以後事,誠實可慮。加 吳 楚 剽急。乃昔所記,而太傅離少主,履敵庭,恐非良計長算之術也。”《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寶元二年》:“至是 育 復上奏,言宜堅壁清野,挫剽急之鋒,徐觀其勢而為之策。”
(2).謂聲音激越。 晉 潘嶽 《笙賦》:“或桉衍夷靡,或竦踴剽急。”
(3).水流湍急貌。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其水黝黑,約三百裡,奔流剽急。”
“剽急”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piāo jí,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續資治通鑒》等文獻來源。
剽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急迫的、迫切的。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剽(piao)和急(ji)。剽的部首是刀,急的部首是心。剽急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并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
剽的部首是刀,它有兩個筆畫;急的部首是心,它有九個筆畫。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我們可以認識到剽急這個詞。
剽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剽急」,與簡體字基本相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由于字形的演變,具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的意義并無改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剽急的例句:
1. 他剽急地完成了任務。
2. 考試即将開始,同學們都變得剽急起來。
3. 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必須剽急行事。
組詞:剽急者(指行事迅速的人)。
近義詞:迫切、緊迫。
反義詞:從容、悠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