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激揚過分。《逸周書·命訓》:“極丑則6*民叛,民叛則傷人,傷人則不義。” 朱右曾 校釋:“揚清激濁固君子之事,然絶之已甚,必将激而為非,以中傷善類。”
(2).非常丑陋。 漢 劉向 《列女傳·齊锺離春》:“ 鐘離春 者, 齊 無鹽邑 之女, 齊宣王 之正後也。其為人也,極丑無雙。”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 齊 有婦人,極丑無雙,號曰 無鹽女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極丑漢語 快速查詢。
“極丑”是漢語中表示事物或人物在視覺或道德層面達到極端丑陋程度的形容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極”表示程度達到頂點,“丑”指“丑陋;不好看”,二者組合後強調丑的極緻狀态。從語義結構分析,“極丑”屬于偏正短語,前字“極”作為程度副詞修飾核心形容詞“丑”,構成“程度+性質”的語法模式,常見于書面及口語表達中。
在具體應用中,“極丑”既可描述客觀形态的丑陋,如《漢語大詞典》引《莊子·天地》中“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的典故,通過誇張手法展現外貌的極端丑陋;也可用于批判性語境,如《古代漢語詞典》列舉的“極丑之态”詞組,常用于揭露道德敗壞或行為失範現象。該詞在明清小說中高頻出現,與“極美”形成二元對立的美學範疇,例如《紅樓夢》第二十五回描寫馬道婆“極丑無比”的形貌特征,強化了文學形象的戲劇張力。
“極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含義:
拼音:jí chǒu
核心含義:指“非常丑陋”,常用于形容外貌或品德上的嚴重缺陷,帶有強烈貶義。
激揚過分(古義)
源自《逸周書·命訓》:“極丑則民叛,民叛則傷人。”此處“極丑”指過度批判或激化矛盾,可能引發負面後果。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
非常丑陋(常用義)
版瓦彩毬藏戶拆牆腳仇仇傳真帶職當壯東圃娥緑放大器法元霏微鳳屏風色狗行狼心館閣體瑰寶癸水汩漱寒鵶惑疾講核蹇馬矯辯寄椗謹笃極時拘羅巨制開花彈快活湯老兒子論千論萬買舩龐博牽挂牽滞棄遠旗志全相取親戎騎入冥澀煉森棱生稻神牽鬼制是非不分嵩嶽探訪讬家枉屈溫差文螺閑宮小坑小镏子暇餘諧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