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山的意思、兼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山的解釋

兩山重疊。形容靜止,比喻應安于所處的地位。語出《易·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孔穎達 疏:“兩山重疊,止義彌大,故曰兼山,艮也……止之為義,各止其所,故君子於此之時,思慮所及不出其己位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富春渚》詩:“洊至宜便習,兼山貴止託。”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公又問 雍 得於兼山最要者, 郭君 曰:‘所得在艮。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兼山”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讀,需結合文獻和語境具體分析:

一、《易經》中的哲學概念(核心義)

源自《周易·艮卦》的象辭“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其内涵包括:

  1. 卦象本義:指兩山重疊(艮卦由兩個山卦組成),象征靜止與穩固。
  2. 引申哲理:比喻人應安守本分、知止慎行,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易》注提到“止之為義,各止其所”。

二、文學與曆史中的運用

古代文人常引用此典,例如:

三、現代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同時承擔多項任務”,但這種用法未見于傳統文獻,可能是對字面“兼”的誤讀或引申。

四、地理名稱

指四川省劍閣縣公興鎮境内的一座山峰,屬劍門山支脈,最高海拔約820米。

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在傳統文化中多指向《易經》的“知止”智慧;現代偶見引申為多任務處理,但需謹慎使用;作為地名時特指四川山峰。建議優先采用《易經》原典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兼山

《兼山》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描述山地的特征。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八和山,共有10畫。

來源

《兼山》一詞最早見于《說文解字》,是由八的部首和山字組合而成。其中,八象征高大,山表示山地。結合含義,兼山表示山勢險峻的地方。

繁體

《兼山》的繁體字為「兼山」,發音和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兼可寫作「兼」,山可能寫作「山」。但在現代寫法中,使用的是「兼」和「山」這兩個簡化字。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兼山」的例句:

1. 在那個兼山的地區,徒步旅行會是一項令人興奮又具有挑戰性的活動。

2. 這座城市周圍兼山環繞,風景如畫。

3. 我們從山腳往上爬,終于到達了那座兼山的峰頂。

組詞

與「兼山」相關的組詞有:

1. 兼山高地:指位于山地上的高地。

2. 兼山地帶:指具有多個山地的區域。

3. 兼山道路:指穿越山地的道路。

近義詞

與「兼山」意思相近的詞有:

1. 重山:指陡峭、高大的山峰。

2. 峻山:指山勢險峻的高山。

反義詞

與「兼山」意思相反的詞有:

1. 平原:指沒有山地的平坦土地。

2. 河谷:指兩側有陡峭山坡與水流穿過的地形。

總結來說,《兼山》是一個描述山地特征的詞語,意為山勢險峻的地方。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八和山,共有10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