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龠尺的意思、銅龠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龠尺的解釋

量具。古時用以度量黃鐘之管和它的直徑。《宋史·律曆志四》:“十一, 蔡邕 銅龠尺,同 後周 玉尺,比 晉 前尺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書<舊五代史·樂志下>後》:“十一,比 晉 前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 漢 蔡邕 銅龠尺, 後周 玉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龠尺是中國古代度量衡體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複合标準器,其名稱由"銅""龠""尺"三部分構成。銅指材質,表明該器具以青銅鑄造;龠(yuè)原為古代管樂器名,《周禮·春官》記載"龠師掌教國子舞羽吹龠"(來源:《周禮注疏》),後衍生為容量單位,一龠合半合(約10毫升);尺則為長度單位,一尺約合23.1厘米(來源:《漢書·律曆志》)。

該器具最早見于漢代度量衡制度改革時期,據《中國科學技術史·度量衡卷》考證,銅龠尺将長度單位"尺"與容積單位"龠"合鑄于一體,通過黃鐘律管長度與容量間的數理關系,實現"以度審容"的标準化設計(來源:丘光明《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這種複合型量具不僅應用于官方稅收、市場交易,還被用作校準其他計量器具的基準器。

在音樂領域,銅龠尺與十二律呂存在對應關系,《淮南子·天文訓》載"律數十二,故龠之數亦十二",說明其設計暗合古代音律體系(來源:劉安《淮南子》)。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東漢銅龠尺實物,器身刻有分度線并镌"律嘉量斛"銘文,是研究秦漢度量制度的重要物證(來源: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度量衡文物展圖錄》)。

網絡擴展解釋

“銅龠尺”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作為古代量具

  1. 基本定義
    銅龠尺是古代用于度量音律的标準工具,主要用于測量黃鐘律管(古代十二律中的基準音律管)的長度和直徑。它由銅制成,結合了“龠”(古代吹奏樂器)和“尺”(長度單位)的功能,體現了古代音律與度量衡的結合。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據《宋史·律曆志四》記載,銅龠尺與後周玉尺、晉前尺等古代度量标準存在換算關系,例如“蔡邕銅龠尺”比晉前尺長約1.158尺(約36.5厘米)。清代學者俞正燮也在《癸巳類稿》中提及它用于校準樂器音高,并為鑄造銅制律呂提供依據。

二、可能的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到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義,表示“言行嚴肅莊重,不敢輕慢”。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傳。

銅龠尺的核心含義是古代音律測量工具,與黃鐘律管的标準化密切相關。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宋史·律曆志》或清代考據文獻,了解其在曆代度量衡體系中的具體應用。

别人正在浏覽...

哀氣埃壤哀筝安全系數敗績失據碧瓯筆削褒貶蒼翠欲滴慘僻操植重規沓矩箠打大拂登儀得數短兵接戰二惠競爽棼纚甘餐贛州市工尺譜鶴塞隳圮郊遂解悶擊賊笏軍期刻苦耐勞括兵闊蹑嫠節離褷六工論量買替麻紗濛漪牛皮紙匿作痞裡痞氣謙和染薰山霤深長申禱升鬥使幕數目遂往天不絕人啼魂渟泓同年妹團緣蜿蟬誣言閑淡香陰淆譌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