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捐的意思、廢捐的詳細解釋
廢捐的解釋
廢棄。 漢 班倢伃 《自悼賦》:“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
詞語分解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 捐的解釋 捐 ā 舍棄,抛棄:捐棄。捐生。捐軀。 獻助:捐資。捐獻。捐助。募捐。 舊時獻錢得官職:捐官。捐納。 賦稅的一種:車捐。房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廢捐
漢語詞典釋義:指廢止、棄置不用;亦含舍棄、廢除之意。
分釋字義:
- 廢:
- 本義為停止、舍棄,如《說文解字》:「廢,屋頓也」,引申為中止、棄置。
- 例:《論語·微子》:「廢中權」,指舍棄不合時宜之事。
- 捐:
- 本義為舍棄、抛棄,如《說文解字》:「捐,棄也」。
- 例:《史記·貨殖列傳》:「唯毋鹽氏出捐千金貸」,此處「捐」表獻出財物,但本義仍含舍棄。
複合詞解析:
「廢捐」為同義複合詞,強調徹底廢止或棄置某事物。古文獻中多用于制度、禮法、舊規的廢除,如:
《漢書·食貨志》載:「法度廢捐,上下僭差」,指法度被廢棄,社會秩序混亂。
用法特征:
- 對象:多指制度、習俗、器物等抽象或具象事物。
- 語境:含貶義,暗含對廢止行為可能導緻負面後果的隱憂。
- 現代延伸:現罕用,偶見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文本,如「廢捐禮法」「廢捐舊制」。
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廢捐:廢棄;廢除。」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捐,棄也;廢,置也。廢捐同義連用,表廢止。」
-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廢」與「捐」均含「棄置」義項。
-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廢捐」屬同義複用結構,強化舍棄含義。
參見:
- 近義詞:廢棄、廢止、捐棄。
- 反義詞:沿襲、保留、存續。
(注:因權威辭書無公開電子版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文獻信息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廢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拼音:fèi juān
- 詞義:指廢棄,即原本存在的事物或制度被停止使用或抛棄()。
- 結構:由“廢”(廢棄、停止)和“捐”(此處通“棄”,舍棄)組合而成,兩者共同強調“完全舍棄”的含義()。
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漢代班倢伃的《自悼賦》:“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 此句意為“蒙受天地恩德,雖有過錯卻不被徹底抛棄”()。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事物、制度或關系因失去價值而被終止,如“廢捐舊制”“廢捐前約”等()。
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 近義詞:廢棄、廢止、廢除。
- 反義詞:保留、延續、沿用。
注意點
- 部分網絡解釋(如)提到“物品殘破不堪”,但根據權威來源(如漢典、搜狗百科),此釋義并不準确,需以“廢棄”為準()。
- 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文或書面語中。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文例句或相關詞語,可參考漢代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抱弄變文協韻冰碴兒參核長斧察知乘羨大野東山起遁幽俄羅斯語返哺之私粉昆感銘膏鉛貫金石詭和讙咋花燭夜洄汩蕙帳火煙揀拔薦引椒口金範敬服錦綸九重牆倦憊蠲忿具考可慘客銷诳諕闊懷老眼昏花利不虧義柳棉論争滿散梅花樁蒙幸妙靡木匣拿賊拿贓拍嘴鋪謀定計鎗旗認舊人琴俱亡麝篝死活四言詩袒裘頭紗魏紅溫凊定省詳婉獻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