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九服之一。《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外方五百裡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衛服。” 鄭玄 注:“服,服事天子也。” 賈公彥 疏:“言衛者,為王衛禦。” 章炳麟 《封建考》:“九服相距為萬裡,其後削弱,徒有衛服以内。”
(2).指五服之一。見《書·康诰》。參見“ 九服 ”、“ 五服 ”。
關于“衛服”的詞義解釋,綜合搜索結果中的多個來源,可總結如下:
九服制度中的“衛服”
根據《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周代将王畿以外的地域按距離劃分為九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蠻服、夷服、鎮服、藩服)。其中“衛服”位于采服之外,距離王畿2500-3000裡,主要職責是為周王室提供護衛。
五服體系中的“衛服”
另一種說法出自《尚書·康诰》,将服制分為五類,但具體所指内容需結合上下文,可能與九服體系存在差異。
現代漢語中,“衛服”可比喻有權勢的個體或機構,如政府官員、軍隊指揮官等,強調其權威性和護衛職能。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尚書》原文或漢典(來源7、8)的詳細注解。
《衛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維護衛生和保護服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衛”是衛生的意思,“服”是指穿着衣物的意思。
《衛服》的拆分部首是“卩”和“月”,其中“卩”是指封印的意思,表示封住衛生的含義;“月”是指肉體的意思,表示裹在肉體上的衣物。
《衛服》的筆畫數為9畫。
《衛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周禮·公官司服》中,用來指代王室貴族的裝束和禮節。後來逐漸演變為指代維護衛生和保護服裝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我們可以将《衛服》寫作「衛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衛服》的古代寫法通常是「衛服」,其中的部分字形可能有微小的差異,但整體意思與現代寫法相同。
1. 需要每天打掃房間和清洗衣服,這是維護衛服的基本要求。
2. 在工作場所,我們應該注意穿戴整潔,保持工作服的衛服。
組詞:衛生、衛生間、保護、服裝
近義詞:維持、保持
反義詞:破壞、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