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背斜層的意思、背斜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背斜層的解釋

中部拱起成馬鞍形的岩層。常是最好的儲油構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背斜層是地質學中描述地層構造的核心術語,指岩層在構造運動作用下發生褶皺變形時,向上凸起呈拱形的部分。其核心特征與地質意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形态特征

  1. 形态描述

    背斜層在橫剖面上表現為岩層向上彎曲的拱形結構,中心部分(核部)岩層年代較老,向兩側翼部岩層逐漸變新。這種“老岩層居中,新岩層在外”的序列是識别背斜層的關鍵标志。

  2. 與向斜層的對比

    背斜層與向斜層(向下凹陷的褶皺)共同構成完整的褶皺構造。背斜層頂部易受侵蝕,可能形成山谷;而向斜層核部反而可能保留為山嶺,稱為“地形倒置”現象。


二、地質意義與資源關聯

  1. 油氣儲集構造

    背斜層是重要的油氣儲藏構造。其拱形頂部可阻擋油氣向上逸散,底層的不滲透岩層(如頁岩)形成天然封蓋,使油氣富集于多孔岩層(如砂岩)中。例如,中東多個巨型油田均位于背斜構造帶。

  2. 礦産與地下水分布

    背斜核部的老地層常蘊含沉積型礦産(如煤、鐵礦),而翼部裂隙可能成為地下水富集通道。但背斜頂部因張力作用易形成裂隙,需注意工程穩定性問題。


三、術語溯源與漢語解析

  1. 詞義拆解

    • “背”:取“拱起”之意,喻指岩層向上隆起;
    • “斜”:反映岩層從核部向兩側傾斜的形态;
    • “層”:強調由多層岩石構成的疊覆結構。
  2. 學科定位

    該詞屬地質學專業詞彙,在《地質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中定義為“褶皺構造中核部老、翼部新的上凸部分”。


參考文獻

  1.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地質學名詞》(第三版). 科學出版社, 2019. 術語線上
  2. 李四光. 《地質力學概論》. 地質出版社, 1973: 58-62.
  3. 張厚福等. 《石油地質學》.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7: 105-110.
  4. 王思敬. 《工程地質學原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8: 76-80.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背斜層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背斜層是地質學中的專業術語,指岩層因褶皺作用形成的向上拱起構造,其核心特征如下:

1.基本定義

背斜層是褶皺構造的一種,表現為岩層中部向上拱起,形成類似馬鞍形或拱橋的形态。其核部(中心部分)岩層年代較老,兩翼岩層逐漸變新。

2.形成原因

主要由地殼水平擠壓應力作用導緻。當岩層受到兩側擠壓時,發生塑性變形并向上彎曲,形成背斜構造。常見于闆塊碰撞帶等地質活動頻繁區域。

3.地質意義

背斜層是重要的儲油構造。由于頂部岩層封閉性好,油氣資源易聚集于背斜的拱起部位,因此石油勘探中常以此為目标。

4.與向斜的區别

補充說明

部分非權威網頁(如)将“背斜層”解釋為成語,但根據地質學領域的高權威來源,該詞應嚴格作為地質構造術語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褶皺類型或儲油機制,可參考地質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譜豹喬比卯賓柔曹馬吃笑戴帽子斷絕伐檀飛梁甘約高渾功捷工藝姑墨衮職還琴花樣滑冰毀滅見睹見怪穄米今愁古恨金門羽客桕燭即照髡屯兩賴子零聲母流莺立勳馬徒門神命秩内禪能箇逆逜箝兵淺見潛虧請地清詩擎托秦冤去除鵲弓任罷柔鐵篩子翣翣眼石扉送語潭渚涕泠通志文鋒相効賢主逍遙物外犀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