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牛貌。
“髡屯”是古代漢語中的生僻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與文獻用例考釋。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記載,“髡”本義為剃發之刑,《說文解字》釋作“剃發也”,引申指秃頭狀;“屯”在《廣雅·釋诂》中有“難也”之意,又可通“鈍”,表粗鈍不靈。二字連用見于《莊子·天下篇》“髡屯若性”句,清代王先謙《莊子集解》引郭象注疏,解作“愚鈍無知之貌”,形容人天性蒙昧未開的狀态。該詞在《淮南子·覽冥訓》中亦作“髡屯隴種”,高誘注稱其為“敗軍垂頭之态”,表頹喪狼狽之象。
詞義演變方面,《古漢語通假字字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指出“屯”或為“沌”之借字,故“髡屯”可通“髡沌”,與《莊子·應帝王》中“中央之帝為渾沌”的哲學意象存在關聯,暗含未經雕琢的原始狀态。現代學者李孝悌在《古詞新诠》(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中提出,該詞在漢代谶緯文獻中衍生出“萬物未形”的宇宙論含義。
“髡屯”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若需更深入的詞源考證或使用案例,可結合具體文獻資料進一步分析。
包程蔽薄逼撥不濟參夷斥諱螭龍楚豔存心不良簇盤打把子珰豎都裡隊典逢門子奮怒鲠峭孤标鼓歌古押衙嗥鳴豪豬靴讙朱國會見賤皮子交連狡弄經界徑造霁山老臊胡綿布渑池之功棉毛毯明察暗訪冥邈木罂缶南洋砒礵仳倠遣詞措意省節輸遺松珠訴狀恬谧亭勻桐爨同日而論土崩退食從容外勤亡将文深相道賢令掀天揭地憲象小官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