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背斜层的意思、背斜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背斜层的解释

中部拱起成马鞍形的岩层。常是最好的储油构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背斜层是地质学中描述地层构造的核心术语,指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褶皱变形时,向上凸起呈拱形的部分。其核心特征与地质意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形态特征

  1. 形态描述

    背斜层在横剖面上表现为岩层向上弯曲的拱形结构,中心部分(核部)岩层年代较老,向两侧翼部岩层逐渐变新。这种“老岩层居中,新岩层在外”的序列是识别背斜层的关键标志。

  2. 与向斜层的对比

    背斜层与向斜层(向下凹陷的褶皱)共同构成完整的褶皱构造。背斜层顶部易受侵蚀,可能形成山谷;而向斜层核部反而可能保留为山岭,称为“地形倒置”现象。


二、地质意义与资源关联

  1. 油气储集构造

    背斜层是重要的油气储藏构造。其拱形顶部可阻挡油气向上逸散,底层的不渗透岩层(如页岩)形成天然封盖,使油气富集于多孔岩层(如砂岩)中。例如,中东多个巨型油田均位于背斜构造带。

  2. 矿产与地下水分布

    背斜核部的老地层常蕴含沉积型矿产(如煤、铁矿),而翼部裂隙可能成为地下水富集通道。但背斜顶部因张力作用易形成裂隙,需注意工程稳定性问题。


三、术语溯源与汉语解析

  1. 词义拆解

    • “背”:取“拱起”之意,喻指岩层向上隆起;
    • “斜”:反映岩层从核部向两侧倾斜的形态;
    • “层”:强调由多层岩石构成的叠覆结构。
  2. 学科定位

    该词属地质学专业词汇,在《地质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定义为“褶皱构造中核部老、翼部新的上凸部分”。


参考文献

  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地质学名词》(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2019. 术语在线
  2. 李四光. 《地质力学概论》. 地质出版社, 1973: 58-62.
  3. 张厚福等. 《石油地质学》.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7: 105-110.
  4. 王思敬. 《工程地质学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76-80.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背斜层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背斜层是地质学中的专业术语,指岩层因褶皱作用形成的向上拱起构造,其核心特征如下:

1.基本定义

背斜层是褶皱构造的一种,表现为岩层中部向上拱起,形成类似马鞍形或拱桥的形态。其核部(中心部分)岩层年代较老,两翼岩层逐渐变新。

2.形成原因

主要由地壳水平挤压应力作用导致。当岩层受到两侧挤压时,发生塑性变形并向上弯曲,形成背斜构造。常见于板块碰撞带等地质活动频繁区域。

3.地质意义

背斜层是重要的储油构造。由于顶部岩层封闭性好,油气资源易聚集于背斜的拱起部位,因此石油勘探中常以此为目标。

4.与向斜的区别

补充说明

部分非权威网页(如)将“背斜层”解释为成语,但根据地质学领域的高权威来源,该词应严格作为地质构造术语使用。如需进一步了解褶皱类型或储油机制,可参考地质学教材或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识安福国会本岛边制秉直笔音呈进错绣厝置胆意啖以重利到任道统的定典志胹合風閘浮迹浪踪告庙苟苟管山吃山,管水吃水寡事合缝红净璜溪涣涣缓限佳品金本位劲敌救敌隽游宽焦枯蝉髡树来仪了理柳条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龙牙轴洛蜀梅花引门女赧汗内机弄虚作假咆哱乾车秦青寝衰群分类聚熟念庶室桃浆恬澹题材柝柝外三关五达道虾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