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犀皮制的席。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 同昌公主 出降宅於 光化裡 ……堂中設連珠之帳,卻寒之簾,犀簟,牙席。”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二一:“月影悠悠秋樹明,露吹犀簟象牀輕。”《舊唐書·五行志》:“ 張易之 為母 阿藏 為七寶帳,有魚龍鸞鳳之形,仍為象牀、犀簟。”
“犀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犀簟常見于唐代文獻記載,例如:
犀簟不僅是實用物品,更代表財富與身份。其材質稀有、工藝複雜,多用于宮廷或顯貴之家,體現古代等級制度中的物質文化差異。
如今犀牛皮制品因動物保護已不再使用,但“犀簟”作為曆史詞彙,仍出現在文學研究和古籍注解中,成為考據古代生活方式的線索之一。
犀簟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珍貴的犀牛皮所制作的床席。它起源于古代中國,是一種非常名貴的床上用品。
犀簟由部首犭和簡化的部首簡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8。
犀簟這個詞來源于《禮記·禮器》一書,它描述了古代貴族使用的一種犀牛皮制成的床席。在古代,犀牛角、犀皮等都被視為珍貴的材料,常被用來制作奢華的家具和器物。
犀簟的繁體字為「犀簟」。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犀簟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寫法繁瑣,部分字形和現代有所區别,但整體結構相似。
1. 他走進房間,發現一張犀簟鋪在床上,豪華而又典雅。
2.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古代王宮中使用的犀簟,讓人們領略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犀簟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一些詞語,如:犀簟席、犀簟蓋、犀簟涼、犀簟紙等。這些詞語都與床上用品或家居裝飾相關。
犀簟的近義詞有犀牛席、犀皮席,它們都指由犀牛皮制成的床席。
犀簟的反義詞是普通的床席或者其他材質制成的床上用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