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求割地。《韓非子·十過》:“夫 知伯 之為人也,好利而驁愎,彼來請地而弗與,則移兵於 韓 必矣。” 宋 蘇轍 《論蘭州等地狀》:“今聞遣使來賀登極,歸未出境而使者復至,講和請地,必在茲舉。”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三節:“朝廷派人作三州留後,防止兩鎮請地。”
“請地”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色彩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核心含義
指要求割讓土地,主要用于古代政治或軍事場景。例如《韓非子·十過》記載:“夫知伯之為人也,好利而驁愎,彼來請地而弗與,則移兵於韓必矣。” 這裡描述的是強國通過威脅手段索要領土的行為。
曆史用例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請求幫助”,但此釋義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請援”“請托”等詞混淆。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割地”含義為優先理解。
語言構成
“地”在此處特指領土、屬地(如中“安陵君以五十裡之地存者”的用法),而非泛指地面或場所。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涉及現代語境使用,需注意語義可能發生的流變。
請地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請求地方。最常見的使用場合是指請求借用地方使用。這個成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有使用,用來表達對他人的委婉請求。
請地的拆分部首是言,拆分筆畫共計8畫。
請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封神演義》一書中。在這本古代小說中,有一個故事講了商朝皇帝尋找離家祠廟建設在大雁塔上的真神的故事。為了得到一塊合適的地方修建祠廟,他派遣了一位名叫曹刿的年輕人給地方官員書信,請他交出一塊地方。所以,"請地"這個詞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演變而來的。
請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請地」。
古時候寫請地的漢字寫作「乞土」。
1. 他想請地使用你們公司的會議室,能幫忙聯繫一下嗎?
2. 我想請地在你家借住一晚,可以嗎?
請地沒有固定的詞組搭配,常見的組詞有請地使用、請地借物等。
借地、用地、租地
還地、讓地、拒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