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矮小。《史記·孝武本紀》:“天子既令設祠具,至 東泰山 , 東泰山 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禪焉。”
(2).微賤,卑微。 漢 班固 《白6*虎通·谥》:“附庸所以無諡何?卑小無爵也。”
(3).晚輩;幼小者。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珙》:“﹝ 裴珙 ﹞但見其親顧謂卑小曰:‘ 珙 在何處,那今日不至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卑小漢語 快速查詢。
“卑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具體解釋如下:
指形體矮小
多用于描述事物的物理特征。例如《史記·孝武本紀》提到“東泰山卑小”,即形容山體矮小。
表示身份或地位卑微
強調社會地位低下或處境微賤。如班固《白虎通·谥》中“附庸卑小無爵”,指附庸國地位低微。
指晚輩或年幼者
唐代薛用弱《集異記》中“顧謂卑小”,即以“卑小”代稱晚輩或幼童。
注意:“卑小”與“卑微”略有差異,前者可指物理特征或身份,後者更側重地位或心态的低下。
卑小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的地位低下、身份卑微、能力有限等特征。它通常帶有貶義,表示不受重視或被輕視的狀态。
卑小的拆分部首為卩和小,它的總筆畫數為9。
卑小最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篇》中,其中有一句話是:“君子不卑不亢”,這是指一個人應該保持自己的尊嚴和謙遜,不卑微、不傲慢。卑小一詞也從此開始被引用,并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詞彙。
卑小的繁體字是「卑小」。
在古時候,卑小的寫法有時會與現代有所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有「卑於」、「卑于」等。
1. 他的背景卑小,沒有獲得同等機會。
2. 她的工作卑小,經常被忽視。
衍生詞:卑微、卑賤、卑躬、小人。
謙卑、低微、微小。
崇高、偉大、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