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牛衣的意思、牛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牛衣的解釋

[cattle clothing] 用麻或草織的給牛保暖的護被

牛衣古柳賣黃瓜。——宋· 蘇轼《浣溪沙》

詳細解釋

(1).供牛禦寒用的披蓋物。如蓑衣之類。《漢書·王章傳》:“ 章 疾病,無被,卧牛衣中。” 顔師古 注:“牛衣,編亂麻為之,即今俗呼為龍具者。”《晉書·劉寔傳》:“ 寔 少貧苦,賣牛衣以自給。”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牛衣》:“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

(2).喻貧寒。亦指貧寒之士。 唐 袁朗 《和洗椽登城南坂望京邑》:“狐白登廊廟,牛衣出草萊。詎知 韓長孺 ,無復重然灰。”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飯魚》:“額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詩:“妻子牛衣色尚欣,邑人狗監文誰誦。”參見“ 牛衣對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牛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

指用麻、草等編織的覆蓋物,用于給牛禦寒或遮雨,類似蓑衣的形态。例如:

二、比喻義

  1. 象征貧寒
    因牛衣材質粗陋,常被借指貧困生活。如《晉書》提到劉寔“賣牛衣以自給”,唐代袁朗詩句“牛衣出草萊”均以牛衣暗喻寒士出身。
  2. 引申為辛勞付出
    現代語境中,偶被用于比喻為他人辛勤勞作,如“牛衣歲月”形容艱苦歲月中的堅持。

相關成語

通過詩詞典籍的引用可見,“牛衣”既承載古代農耕文化,也映射了中國傳統文學中以物喻情的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牛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牛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牛皮做的衣服,形容材質粗糙、毫無質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牛衣》的拆分部首是牛,它的筆畫數是4。

來源

《牛衣》這個成語來源于唐代韓愈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平生不解藏蹤跡,何事長牽别騷騷。見說牛衣能破更,待與江頭共一攪。”指的是一種虛僞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牛逼,實際上一點實力都沒有。

繁體

《牛衣》在繁體中的寫法是「牛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牛衣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和現在的寫法一緻。

例句

1. 他的思考方式總是很牛衣,從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一無是處。
2. 這件衣服質地太差了,簡直就是牛衣一件。

組詞

組詞可以有:寒酸牛衣、牛衣夜行、牛衣對泣等。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有:大張牛衣、豪言壯語。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有:錦繡前程、一方露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