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身為表率而正之。《書·仲虺之诰》:“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 孔 傳:“言天舉王勇智,應為民主,儀表天下,法正萬國。”《明史·解學龍傳》:“ 紀 ( 王紀 )亮節弘猷,召置廊廟,必能表正百僚,裁決大務。”
(2).指宰輔。 唐 元稹 《授韓臯尚書左僕射制》:“況朝廷之大,得不以耆年重望居表正之地,以儀刑百辟乎?”
“表正”一詞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綜合解析:
以身為表率而正之
指通過自身行為樹立榜樣,起到糾正或引導他人的作用。如《尚書·仲虺之诰》提到“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意為君王以德行示範天下,使萬國效法。這一含義強調道德或行為的規範性。
指宰輔(古代官職)
在曆史文獻中,“表正”也用于代指輔佐君主的高官,如《明史·解學龍傳》中“表正百僚”即形容宰輔在百官中的核心地位。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獨立使用,多出現在古籍引用或曆史讨論中,例如:
提示:如需具體例句或更深入的曆史語境分析,可參考《尚書》《明史》等文獻。
《表正》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某種事物或概念的真實、準确、正直等屬性。接下來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還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
《表正》的部首是表,由“衣”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4。
《表正》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明了,它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合而成。其中,“表”指的是展示事物真實面貌的外在形象,而“正”則表示準确無誤、真實可靠的含義。
繁體字的表現形式是「表正」。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漢字《表正》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它的古字形為「表」内部是一個具有帽子形狀的「丶」,「正」的右側則是一個象征人的「亻」,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結構。
以下是幾個例句,展示了《表正》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
與《表正》有關的一些詞語組合包括:求表正(追求真實)、表正無私(真實無私)等。
與《表正》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真實、準确、正直等。
相反地,與《表正》意義相反的詞語有:虛假、失實、不準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