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父的意思、幹父的詳細解釋
幹父的解釋
“幹父之蠱”的略語。《易·蠱》:“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孔穎達 疏:“奉承父事,惟以中和之德,不以威力,故雲‘承以德’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特來高安相别》詩:“ 遲 年最長二十六,已能幹父窮愁裡。”
詞語分解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 父的解釋 父 ù 爸爸,母親的丈夫:父母。父輩。父子。父兄。 對男性長輩的稱呼:父老(一國或一鄉的長者,亦指古代鄉裡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 女子母 父 ǔ 老年人:田父。漁父。 同“甫”①。 女子
網絡擴展解釋
“幹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解釋
“幹父”是“幹父之蠱”的略語,最初源自《易經·蠱卦》中的“幹父用譽,承以德也”。本義指繼承父輩的事業或責任,強調以德行而非強制手段完成(孔穎達注:“奉承父事,惟以中和之德,不以威力”)。但後來詞義發生演變,漢代開始被用來指代“不負責任的父親或男性長輩”,尤其指不履行義務的人。
二、詞義演變與使用場景
-
原始含義
在《易經》中,“幹父之蠱”是中性表述,指子輩繼承父輩未完成的事業。例如:“幹父用譽,承以德也”,強調以德行事。
-
貶義化演變
漢代後逐漸轉為貶義,形容逃避家庭責任、未盡義務的父親或男性長輩。例如:“他是個幹父,從未照顧過自己的孩子”。
-
現代用法
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用于諷刺或批評不稱職的男性角色。如民間故事中,可能用“幹父”形容對子女漠不關心的父親。
三、結構與延伸意義
- 構詞解析
“幹”在此處讀作“gàn”,意為“承擔、從事”;“父”指父親或長輩。組合後原本強調“承擔父業”,後因社會觀念變化,演變為負面含義。
- 文化内涵
反映了古代對家庭責任的重視,以及社會對失職長輩的道德批判。
四、相關例句
- 《次韻子瞻特來高安相别》:“遲年最長二十六,已能幹父窮愁裡”(宋代蘇轍詩,此處仍保留原始含義)。
- 現代用法:“他整日遊手好閑,成了衆人眼中的幹父”。
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易經》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父這個詞是指做父親的爸爸。拆分部首是"幹"和"父","幹"部首為"幹","父"部首為"父"。筆畫數量分别為3畫和4畫。幹父一詞的來源是對父親的稱呼,常用于日常交流和親屬稱謂中。在繁體中,幹父可以寫作「乾父」。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幹父一詞的寫法一般是類似現代的字形。現代例句可以是:“我尊敬我的幹父,他是個偉大的人。”
與幹父相關的組詞可能有幹媽、幹兒子、幹女兒等。而近義詞可以是爸爸、父親、老爸等。反義詞可能是媽媽、母親、老媽等。
希望這些簡單的回答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