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鴻的意思、孤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鴻的解釋

孤單的鴻雁。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一:“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唐 張九齡 《感遇》詩之四:“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宋 蘇轼 《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被擒》:“看天外孤鴻 北海 回,要寫封音書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橫角夜吹聞四野,長戈朝試解重圍。關山多少征人淚,不及孤鴻天外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孤鴻"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引申義及文化意象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面義解析 "孤鴻"由"孤"與"鴻"二字構成:

  1. 孤:《現代漢語詞典》釋為"單獨;孤單"(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強調無伴的狀态。
  2. 鴻:古指大雁,後泛指雁類大型候鳥(古代漢語詞典)。其體型大、遷徙習性及群居特性為人熟知。 故"孤鴻"字面指離群索居、形單影隻的大雁,核心在于突顯其"孤獨"狀态。

二、引申義與文化意象 在文學傳統中,"孤鴻"超越生物屬性,成為承載特定情感與哲思的經典意象:

  1. 漂泊無依的象征:大雁本群居遷徙,"孤鴻"則喻指流落異鄉、無家可歸的遊子。如蘇轼《蔔算子》"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以孤鴻暗喻自身谪居的孤寂(蘇轼《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2. 高潔人格的寫照:鴻雁常被賦予高遠、清高的品格。離群之"孤鴻",可象征不與世俗同流、堅守節操的志士。李白《鳴臯歌送岑徵君》"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借孤鴻寄寓超然心境(李白《鳴臯歌送岑徵君》)。
  3. 人生孤寂的投射:其形單影隻的形象,極易引發對人生際遇中失意、落寞、知音難覓等情感的共鳴。如張九齡《感遇》"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以孤鴻自況,表達政治失意的憂懼(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四》)。

三、構詞法與語用特征 "孤鴻"屬偏正結構,"孤"修飾中心語"鴻"。該詞多用于詩詞文賦等文學語境,書面語色彩濃厚,具有凝練典雅、意象鮮明的特點。

"孤鴻"一詞既指現實中離群的鴻雁,更在文化積澱中成為孤獨漂泊、高潔不群、人生失意等複雜情感的經典載體,是中國文學與文化中極具表現力的意象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孤鴻”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孤鴻”指孤單的鴻雁。鴻雁為群居鳥類,常結對遷徙,因此“孤鴻”特指離群或失去伴侶的個體,帶有孤獨、漂泊的意象。


二、文學象征

  1. 孤獨與悲凄
    因鴻雁多成雙成對(一夫一妻制),孤鴻常被詩人用來隱喻人生際遇中的孤寂與失意。例如:

    • 蘇轼《蔔算子》:“缥缈孤鴻影”,以孤鴻自喻貶谪後的清高與孤傲。
    • 張九齡《感遇》:“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借孤鴻對比“雙翠鳥”,暗諷官場傾軋。
  2. 漂泊與羁旅
    阮籍《詠懷詩》中“孤鴻號外野”,借孤鴻哀鳴表達亂世中流離無依的悲怆。


三、文化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古典詩詞注解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伴伍保障便散鼈拗觇觑蟲蝗吹樂楚辱聰明睿智寸土尺地東蠻豆比二事犯愁燔滅發直偾張負日黑河市黃昏狐死兔泣焦迫解錢颶母狂夢狂賊坤則樂天兩兩三三良師诤友列植靈幽洛陽橋旅遊業綿憊聘接青蓮舍仁丹戎藩肉食溽暑散蕩上花台商絃是非場十九人手鍵雙生庶官絲言沺沺王事無辯武侯武衛綫腳憲役諧因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