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單的鴻雁。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一:“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唐 張九齡 《感遇》詩之四:“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宋 蘇轼 《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被擒》:“看天外孤鴻 北海 回,要寫封音書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橫角夜吹聞四野,長戈朝試解重圍。關山多少征人淚,不及孤鴻天外歸。”
“孤鴻”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孤鴻”指孤單的鴻雁。鴻雁為群居鳥類,常結對遷徙,因此“孤鴻”特指離群或失去伴侶的個體,帶有孤獨、漂泊的意象。
孤獨與悲凄
因鴻雁多成雙成對(一夫一妻制),孤鴻常被詩人用來隱喻人生際遇中的孤寂與失意。例如:
漂泊與羁旅
阮籍《詠懷詩》中“孤鴻號外野”,借孤鴻哀鳴表達亂世中流離無依的悲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古典詩詞注解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孤鴻》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形容一隻孤單飛翔的鴻雁。這個詞的含義通常引申為一個人或者事物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态,形單影隻,不被其他人或者事物所接納或關注。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孤鴻的部首是“鳥”,拼音是“gū”,筆畫數是15畫。
《孤鴻》一詞最早見于《晏子使楚陽》這篇文言小說。小說中描述了晏子被楚國群臣追殺時,他的境遇就像一隻迷失了伴侶的孤鴻。
《孤鴻》的繁體字是「孤鴻」。
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孤鴻》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字典的資料有限,無法準确确定其古時候的寫法。
1. 他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感到像一隻孤鴻,沒有親友的陪伴。
2. 這個項目一開始就備受冷落,一直處于孤鴻狀态,沒有任何人願意支持。
1. 孤獨 近義詞:孑然、獨自、寂寞、孤僻 反義詞:伴隨、陪伴、合群、親密
2. 孤立 近義詞:孤零、隔絕、割裂、脫節 反義詞:融入、聯繫、互助、合作
3. 孤寂 近義詞:寂靜、荒涼、凄清、蕭條 反義詞:熱鬧、喧嚣、繁忙、歡騰
【别人正在浏覽】